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并读小说>重生大明万岁爷笔趣阁>第九十六章 新式炉子创新难的原因

第九十六章 新式炉子创新难的原因(第2页)

“啊?这?”

马恩慧有些木然。

是啊,皇上说得没错。

面团可以擀出面皮,那铁团为什么不能擀出铁皮?

这么简单的道理为啥就没人想到过?

马恩慧虽然不懂冶铁,但也清楚,打铁往往是烧出铁水,铸造模型,然后打造器物。可如果将铁水倒入料斗,在配以辘轳铁碾,很容易便会弄出铁皮来。

只需要修理下边缘,然后合围,不就是铁皮烟囱了吗?

“至于煤炭,朕就想不明白,为什么非要用细碎煤炭,就不能完全碾碎,混合黏土,打造成块吗?在这皇宫中,砖块砌垒还少吗?都知道把泥烧成砖,为啥就不知道把煤也造成砖式、块式?非要弄个火盆、火柜、火炉,往里面丢煤块吗?”

朱允炆揉了揉眉心,有些郁闷地问道。

马恩慧吃惊地看着朱允炆,又看了看不远处摆放的蜂窝煤,叹息道:“和皇上一比,臣妾只觉得愚钝太多。”

朱允炆示意马恩慧坐下,然后说道:“不是你愚钝,而是,我们大明的人,缺乏新意,缺乏寻找新意的动力。”

若朱允炆只是一个大明天下土生土长的子民,一个打铁匠,那他将一日复一日地挥动锤子,打造器物。

绝对不会问出煤炭为什么是块状,而不是饼状的问题,也不会想出,铁皮原来是可以碾出来的,而不是敲出来的。

时代的局限性与生活的重复性,让他们没有心思去寻找新的突破可能,甚至在意识里就认定了,祖传的手艺是最好的。

说来可怜,几千年的历史,明无数,但深究到底,真正是为了明而明的科学家,太少太少。

除了伟大群众的智慧结晶与沉淀外,一些明,只是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意外”。

如火药,是炼金术师的意外。

从原因上来说,绝对不是中国人缺乏智慧的问题,而是封建时代,根本就不具备创新的大环境,也缺乏新鲜事物的市场。

就拿一个酒精来论,明明是酒的提纯物,就这样还被人误以为可能是毒药,不敢尝试,若不是军营士兵经常受伤,想要验证酒精的作用,估计二王只能往自己身上割一刀子了。

再比如,兵仗局下的火药局,几次研究火铳改进,虽没有取得巨大突破,但相对于洪武初期的火铳而言,其射程与威力是提升了一些的。

可兵仗局给予的奖励是什么?

哦,没有奖励。

至于他们改进了,那不是他们应该做的吗?

没有激励机制,没有鼓励,也没有好处,谁费心费力搞研究去?

不怪马恩慧。

故步自封是小农经济为主封建王朝的常态,他们习惯于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虽然偶尔会站在高处眺望下远方。

但他们的脚,不会离开。

朱允炆想要改变这一切,想要赋予人们想象与创新,可以现在的教育来看,难,太难了。

只有四书五经,没有数理化啊。

朱允炆苦涩地摇了摇头,看向那烧开的壶水,水蒸气顶开了壶盖,壶嘴里出了呜呜的声响,如汽笛的催促……

重生大明万岁爷

书友推荐:和大叔奔现后镜中色苏霞老王糙汉特种兵的乖乖小夫郎夜泳每晚都进男神们的春梦晋末长剑青云之驭娇红人无敌六皇子龙王令城里的香艳不灭神主书呆子很苦恼玻璃灯四合院中的路人混沌剑神婚色糙汉,炮灰是心机美人(快穿)正义的使命网恋到顶头上司了!
书友收藏:香落九重穿越宋末,从琼崖崛起淫乱小镇褚府小寡妇(产乳,兄弟np)截教扫地仙的诸天修行官道权途梦里花(强制、NP)苏媚赵春城七里香全民转职:修仙者废?看我一剑开仙门!火影:我带着转生眼穿越了青云官道古龙世界里的吃瓜剑客重生表白失败,校花急了系统赋予我长生,却忘记赐我不老婚色糙汉,十三幺综影视之创死所有主角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