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安也深以为然,这是她头一回娶媳妇,一定要严谨严谨再严谨,多咨询几个人一定没有错。
她拜访了英国公府的二太太,又去让袁舒引荐了京里几位德高望重的文臣夫人,尤其是那些和金显能有些交情的。回头更是将袁恭的至交端家,姜家都问了个遍。
姜武的夫人如今儿女双全,膝下全是孙子孙女了,早就不再一双眼睛死盯着姜武了。
可她却惊诧张静安这么多年还这么年轻,漂亮,以及。。。。。。天真。
“你。。。。。。你问我?弟妹啊,那金老儿都快把你哥哥逼死了,你说你管不住儿子要娶这么个媳妇也就算了,居然还来问我?”
张静安就很有点讪讪的,赶紧跑路了。
姜武回来就笑,“老伴,你至于这么吓唬袁恭么?袁恭是什么人?这么多年我还不知道?娶媳妇又不是嫁女儿。老子至于计较这么点事儿?”
他老婆就白了他一眼,“你这是说我心眼小了?”
姜武就笑了,“少废话了。皇上就这事要见袁恭呢。。。。。。”
刘梁私下里见臣子是很少的。
袁恭回京,就和张静安一起见了一次。
这番私下见,当真还是因为袁谨和金苒的亲事。
刘梁其实就是很好奇,袁恭回京才不到半年,这就要借着儿女的亲事选边站了?话说其实刘梁还是挺怕袁恭太贴紧韩毅那边的。
不是韩毅不好不忠心,皇帝固然看重臣子的忠心,可最关键的,还是权利。
不能让韩毅的权力太大了。
金显这个老不死的如此讨厌,可刘梁一直忍着他,一方面是因为这人确实忠直,也还能干。另外一方面就是,这朝野上下,除了金显也没人能压得住韩毅他们了。
皇帝的左膀右臂,总要齐全才好。
当年袁恭离开京城的时候,他才不到十三岁,看着不过十岁上下的样子,现如今虽然还是瘦吧吧的,可是个头其实比袁恭矮不了多少,一抹乌黑秀气的小胡子,更加增添了他几分上位者的威严和雍容。
他行事倒是和祖父比较相似,每天只上朝一个时辰,绝不多,且很注意保养身体。好在他虽然如此,却不甚相信那些方士道士之类的。
所以虽然瘦,但是精神还是很好。
他看到袁恭居然很高兴,还拿袁恭因为儿子的纠结来取笑。
皇帝不介意这样的亲事,旁人还敢怎么样呢?
这让袁恭怀疑,阁老们难得有什么好归宿的,是不是韩毅还要倒在金显的前头。是不是皇帝已经看上了什么别的人,要再来一波朝野的更替了。
不过这么多年,他已经不会再为这些事情惊惶了。
皇帝这样一见他,反倒是让他平静了。回到家里就与张静安交代,“你看看都是请谁做媒人好,我们上门提亲吧。。。。。。”
袁谨和金苒的亲事就此订下,操办得一切都很顺。
金显请旨辞官归野,皇帝没有批。
袁谨和金苒成亲的那一天,他老人家送孙女的时候,居然病倒了。
很是让人伤感。
不过病了也是好事,毕竟一个快八十岁的老人,皇帝想要他死在任上也不好看。因此皇帝允许他在家里办公。
内阁看着是韩毅一家独大,可一口气补进了内阁四个人,其中就包括金显的关门弟子李炜,还有端太师的女婿。袁恭的妹夫贺英居然还补了工部的侍郎,如今和端钰成了同僚。
二十年了,皇帝不换人,岁月也要换人了。
大秦朝的新局面,自然也要就此展开。
刘冠想了很久,还是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喜欢袁穗。
他甚至都没敢提想要提亲的话。
程瑶就叹了一口气。
给儿子回了一封长信。
刘冠接了信,就默默地跟刚刚新婚的袁谨告别,回到了福建。
程瑶在信里和他说,袁恭已经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是大秦朝的枢密重臣,他们这些宗室是不适宜和他家联姻的。要是想联姻,恐怕一是他不能做王爷了,二是就必须离开福建,一辈子在京城寻不得任何前程了。
刘冠从小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母亲看得到这些,自然袁恭夫妻两个也能看得到。
袁恭不仅是想将女儿嫁在身边,他这是早早就在提醒自己,两家联姻不太合适。
袁穗才十二岁,豆蔻年华,不过只是跟着他和袁敦一起玩耍而已,袁敦是哥哥,他是冠哥哥。。。。。。她还说,嫁人要嫁姐夫文骏那样的人。。。。。。
刘冠默默地笑了,母亲都不曾与张静安提这件事,恐怕也就是觉得,这事索性不提也就罢了。
说起来,程瑶和张静安这么多年,依旧是无话不说,每月一封信,那都是必须的。当年那一场风波之后,老王妃算是消停了,每日里就在王府里吃好的,玩好的,请一堆的亲戚朋友过来看戏吃宴,后来寿终正寝的时候,那一场喜丧,也算是福州城的一派胜景。
安氏被宗人府赐了白绫处死。
她留下的儿子刘元,老王妃立刻就撇在了一边。
只能交给侧妃蒋氏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