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姑娘,你这女声唱腔,是何种唱法,师从何人?为何我等闻所未闻?”
颁奖结束后,评委们拦住李又仙,追问《新贵妃醉酒》的来源。
“此曲是奴家从一公子处学来,名曰京剧!”李又仙按照跟刘瑾事先约定的说辞答道。
“京剧?那是什么剧种?源起何处?流传何方?”评委一脸疑惑道。
李又仙看了一眼刘瑾所在方向,恭敬的答道“这个奴家就不清楚了,公子只教给我如何演唱,并未提及此京剧的来源和出处。”
“奴家觉得这京剧唱腔独特,曲调悠扬动听,故而决赛时拿来献丑,没想到效果挺好的,大家都甚是爱听。”
评委焦急的问道“那位公子现在身在何处?能否引荐一番?”
李又仙摇摇头“这就不清楚了,公子是翠花楼的一位客人,奴家数月前与公子赏月喝酒时,相谈甚欢,公子醉酒后吟唱此曲。”
“奴家听了以后只觉得新奇动听,便向公子讨教学会了。之后再也未曾见过公子,也不知公子现在身在何方。”
“啊?再也没见过了?”评委问道。
李又仙再次摇摇头“再未见过。”
“你可认识这位公子是哪家的公子?”评委不死心的问道。
“这个不曾问起,只知道公子的名字。”李又仙答道。
“他叫什么?”
“李瑾,李一斑!”
评委B突然问红莲儿“对了,怜儿姑娘所唱的小曲,我也未曾听闻,是怜儿姑娘自己写的吗?不知此曲唤做何名?”
红莲儿嫣然一笑,颔答道“此曲名曰《探清水河》,并非怜儿所作,乃是我从别处听来的,一时觉得好听,便学了过来。”
“哦?怜儿姑娘可知此曲的作者是何人?”评委B追问道。
“巧了,这小曲的作者,也叫李瑾,字一斑!”
一时间,李瑾名声大噪,京城的街头巷尾,无人不知!
————————————
第一届大明小姐大赛圆满结束。大明日报专门做了一期关于大赛的报道,把整个比赛过程,还有各个佳丽的获奖情况,个人风采做了详细报道。
刘瑾还专门聘请宫廷最好的画师,给前十名姑娘画了画像,收录在一起,并撰写了每个人的爱好特长,性格喜好,出生日期,生平事迹,参赛过程等等。
编纂成了一本杂志,取名《花花公子》,刊物全国行。
《花花公子》一经行,立刻获得了热销。虽然每本定价高达1两银子,但仍然供不应求,1oo万册杂志只用了几天便被抢购一空。
当然,这也给朝廷带来了1oo万两的收入。
加上杂志的收入,此次大赛一共收入3ooo万两,刨去各种花销,纯盈利2ooo万两。
按照原来的约定,刘瑾和朱厚照应该平分,每人能分得1ooo万两。
但刘瑾现在根本无心分银子,此刻他坐在司礼监的办公桌前,望着桌上的两个奏折,脸上净是惊慌失措。
刘瑾这几天光顾着操心花魁大赛,没顾上批奏折。
按理说,奏折晚几日披奏,也没什么大问题,毕竟以前的皇帝经常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