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裴姝收集资料的时候,各朝代的人接着了解清朝之后的Z国历史。
清政府的固步自封致使整个民族陷入危急关头,自己的土地不能自己做主,自己的钱得作为赔偿款送给人家,还得允许别国派遣驻军在自己的国土上。
很多人看着这段历史,牙齿都快咬断了。
中华民族什么时候受到过这么大的屈辱?这简直是被人骑在头上欺负了。
之前对“殖民地”这个称谓还没太大感触的人,此刻已经深刻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
好在还有一大批爱国人士在积极奔走,努力寻找救国方法。
很多人感到庆幸,也就是Z国的国土够大,历史悠久,才没让整个国家沦为殖民地。
可是想到那些条约里划分出去的土地,大家还是觉得十分心疼。
西汉。
刘彻捂着心口,觉得自己有点喘不过气来。
虽然后世Z国的大部分土地不是他们大汉打下来的,也不在大汉的版图上,他还是觉得可惜。
虽说历朝历代的皇帝一直在换人做,但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华夏人,同根同源,说到底就是自己内斗。
那些西方列强就不一样了,对于华夏民族来说,他们是完完全全的异族人。
这些人跑到自己家里作威作福,谁也不会高兴的。
刘彻对着现代地图看了好一会儿,现有的土地后世倒是收回来了,某些土地上却写着别国的名字。
越看地图,刘彻的心情越不爽。
如果那些地方没被割让出去,Z国的地图还得大上好多。
刘彻:“后世的Z国不是挺厉害的吗?怎么不把那些地方收回来呢?”
大臣们相顾无言,他们对于后世的政治格局不太了解,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啊。
刘彻默默想着,不知道后世的政府是怎么打算的,自己还有没有机会看到更新过后的Z国地图了?
之后是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北洋军阀割据、救国运动等。
春秋时期。
孔子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了新文化运动那一块。
他觉得【反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制度】等字眼有点刺眼。
孔子觉得这些民国的文人过于极端了一点,这简直是把旧社会的东西完全贬低到尘埃里了。
就算要改革也不至于把他的思想贬得一文不值吧?明明儒家的思想里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不然也不可能在历史上沿用了这么长时间。
最近接收的信息多了,孔子的心态也转变了很多,没像以前一样想着恢复周礼了。
周朝过去了就过去了,历史是不可能往回走的,不过适合当下的东西还是可以适当保留的。
很多帝王、政治家看着一句话:【国民的头脑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他们有点心惊。
作为一个国家统治者阶级,他们认为专制其实没错,皇帝不就是靠专制统治国家的吗?
而且民众愚昧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是好事,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控制民众。
看得长远的人现在已经改变这种心态了,一味地控制民众是行不通的,结局都已经摆在他们眼前了。
不过要如何更有效的治国,这是一个问题。
民国。
孙先生看着课本上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描述,尤其是关于它的局限性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