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到了辽夏金元部分。
虽然早已知晓,这几个朝代的建立者还是感到意外,后世竟然把他们也算在Z国历史里面。
毕竟相对于汉人来说,他们是外族,尤其是长时间和汉人打来打去的外族。
辽朝。
耶律洪基自信一笑,他觉得这很正常。
要知道,自己为了汉化可是做了诸多努力的。
他一直提倡华夷同风,为此学习了很多汉人文化。
胡老师:“916年,契丹族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契丹族壮大后,把国号改为辽。”
“不过他们的国号几次多番变更,耶律阿保机时期叫契丹国,他后面的继任者耶律德光改为辽国。983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又复称契丹。到辽道宗耶律洪基的时候,也就是1o66年,又改为辽。”
唐朝。
李世民听完,满脸无语。
国号是一个国家多么神圣而庄严的事情啊,居然可以换来换去,也太不严肃了。
不过想到辽国属于异族,他觉得好像又不是多么奇怪了。
蛮夷可不像他们一样,有着统一的文明和教化,这些异族随性而为。
李世民算了一下,辽国的建立时间和唐朝的灭亡时间为同一年,也就是说辽国刚好是趁着中原地区内乱的时候展起来的。
他有点痛惜,也不知道该怪异族野心不灭,还是怪唐朝内部的人不争气,为了争权夺利给了别人机会。
辽朝。
耶律阿保机:说实话,我也有点不理解,改来改去做什么?好玩吗?
各个时期的统治者们:我们这样定国号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不用大惊小怪。
胡老师:“契丹族与鲜卑同源,游民民族,渔猎而生。辽与宋两国在南北形成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两国维持着稳定关系,双方频繁互派使臣、贸易活跃。”
西汉。
刘彻有点乐:“用岁币买来的稳定局面吗?”
真有意思了,这课本上写的有点过于平和了,明明双方斗得你死我活。
转念一想,刘彻又理解了。
站在辽宋两国的立场,他们是敌人。
在裴姝他们那个时期,两方在后世已经是一家了,这么说好像不准确,应该说局部是一家。
他看了后世的地图,和胡老师展示在课件上的北宋、辽西、西夏的形势图有点差异。
辽国部分地域还在Z国境内,部分国土已经没在那只金鸡上了。
辽朝建立之初。
耶律阿保机有点头疼,自己此时虽然建立了辽国,但怎么治理成了他的一大难题。
他们辽国的政权松散,民族众多,有契丹族、奚族、汉族、阻卜、女真、室韦等。
东北那边的民族主要以渔猎而生,中原地区部分又是农耕为生,还有草原民族是游牧生产。
辽国的版图看起来比北宋的还要大,但面临的问题也多。
他根据韩延徽的建议,打算采用一种特殊的治理方式。
胡老师:“建立辽朝的耶律阿保机面对着复杂的局势,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
“以国治治理契丹,以汉制治理汉人。南面的官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事务,包括州县、租赋、军马等。”
“北面官员负责契丹等游牧事务,皇帝和宫廷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为政治中心。之后耶律德光继续这种制度,并且进行了改革。”
西汉。
刘彻想象着在朝堂上,一半官员穿着胡服,一半穿着汉服,大家一同议事。
他摇摇头,这个画面有点奇怪。
三国时期。
诸葛亮听完南北面官制后若有所思,这种方式对于辽朝的情况来说确实合适。
辽国境内族群如此多,用一种方式治理的话很难让别的民族适应,也算是为民族融合做出贡献了。
不过权力会有点分散,君主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可能就比较弱了。
想到胡人统治汉人,他内心也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
苻坚:“咦,这不就是胡汉分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