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山长北地谁的面子也不买,无论是王家还是杨家的孩子,都被拒之门外了,并放出话来,想要进书院,就得凭自己的真才实学。
她挺喜欢这个山长的行事风格的,觉得哥哥弟弟们能进去读书,也是一种幸运,但能不能进得去,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哪知李氏却叹气,道:“以后他们四个都去了云州,你也常年不在家,这个家就真正空下来了,就我们几个妇人留在家。”
周果好笑,“娘,他们也不一定能考的上。”
李氏却对他们很有信心,“怎么会考不上?就不说在学堂里学了那么多年了吧,就说家里这些年买的书,一架子一架子的,你们几个的书房里全是书,他们成天做完了功课就捧着书看,看了那么多,这学问还能差了?指定能过。”
吴丫周谷跟着点头,周谷好一些,基本的字还是能认识,吴丫这几年也就会念一本三字经,对于他们能看那么多书,那是打从心眼里觉得佩服,在他们心里那就是有学问的人。
也就是没考过,一考怎么也是个秀才。
老爷子看了看他们没说话,虽然他没上过几天学,也就认得几个字,但也知道这学问的事不是那么容易的,里面水深着呢。
周果哭笑不得,“不是你们说他们学问到了就成了,具体的还得看书院那边的考试,要是不中,还在学堂里念两年,也不急。”
这个学堂的几个先生学问挺不错,还有举人出身,教他们几个够了。
李氏点头,“我就是觉得你们都走了,家里就太清净了,多久才能回来一次啊?”
周果道:“休沐的时候自然就回来了,或者反正家里现在也没什么活,都去云州住一段时日也挺好的。”
别说李氏不愿意走了,就是吴丫也不愿意挪,云州那地,三五天住着还成,要是半年半年的住,那一准不自在,出门都找不着个说话的人。
哪里有乡里自在。
周果见她俩说的起劲,也不再说话。
第二日,吃了午饭后,她在书房处理了一些事,盘算着大户们的新粮种都上哪个庄子去拖。
她都给他们匀出来了,总不能还让她送上门吧,她都没要他们的报酬,再要让她送那就太过分了。
还没盘算完,门房就来报,外面刘老爷来,郑老爷,好几个老爷都来了。
周果一笑,“这些人怎么还赶在一块去了,也好,我去迎迎他们。”
出门一看,大概十多个老爷,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许诺出去的全是一百亩的种子,一亩地种子三十斤,一百亩就是三千斤了。
大家见她出来,笑呵呵的团团拱手,“周公子可算是回来了,我们接了你的信立即就出了,没耽误吧?”
周果笑道:“没耽误没耽误,你们来的可真够快的,来,里边请里面请。”
花厅也够大,这么多人两边一分刚好能坐下。
大暑小暑上茶跟点心。
周果道:“诸位远道而来,我这里穷乡僻壤的没什么好东西,大家喝杯粗茶解解渴吧。”
众老爷子嘴里说着客气,整齐划一的都端上了茶杯,喝了一口,连连道:“好茶好茶!”
“周公子这茶着实不错,清香悠远,回味无穷。”
周果笑呵呵的。
大家喝完了茶,又寒暄了几句。
周果瞧着他们眼巴巴的眼神,微微一笑,开门见山道:“今日请大家来,也不是为别的,就是去年我答应大家伙的,要给你们各位都匀一百亩的粮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