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看完洪武时期和靖难之役的几段资料,接下来到了永乐盛世。
【朱棣即位后,诛杀建文旧臣,继续削藩,改革官制,完善文官制度,营建宫殿,迁都北京。】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看着朱棣诛杀的几个大臣的名字:方孝孺、景清、黄子澄、齐泰,这几人后面跟着一个【等】字。
不过即使没把全部人列出来,大体也能估计出来是哪些。
资料里没写这些人具体是怎么死的,但杀人嘛,无外乎就那几种手段。
朱元璋有点怒火攻心,这些人可都是他精挑细选留下的。
都是他留下来协助朱标的,朱棣竟然把他们都杀了?
不过转念一想,朱元璋又觉得正常,即使标儿没当上皇帝,方孝孺他们也是效忠允炆的,不可能效忠老四。
老四当了皇帝,怎么可能容下他们?
可是,还是好气啊!
看着又是一波诛杀,很多人都感叹老朱家的人真的喜欢杀人。
提到的被朱棣杀了的几个大臣,他们心有悲愤。
早就知道燕王心有反骨,现在算是切切实实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不过,他们不悔。
为了心中的大义,死又何惧?
有人在弹幕上问方孝孺他们:【朱棣的能力明明比朱允炆强,你们为什么一定要死守着朱允炆呢?】
【方孝孺:礼法不可废,祖制不可改。燕王作为燕王,就应该牢牢守着他的君臣之礼,不能越矩。】
景清、黄子澄、齐泰几人也跟着应和,这是他们的真实想法。
帝王说换就换,这和乱世之时有何区别?
他们不能让这种风气坏了大明。
看着方孝孺等人在弹幕上指控朱棣的越矩行为,很多人明白了,这些人的思想是不可能简简单单就被改变的。
不知道是谁匿名了一条弹幕:
【大家觉得朱棣和朱允炆,谁更适合继承皇位?】
红彤彤的一行字,在弹幕上十分显眼。
看到这句话,很多人先是一愣,接着思考起了这个问题。
誓死效忠建文帝的人最先表了自己的看法,大部分还是之前说的那些车轱辘话。
唐朝。
李世民觉得自己能理解朱棣。
照方孝孺那么说,他李世民也是一个篡逆贼子。
可凭什么呢?他在外辛辛苦苦打仗,立下这么多汗马功劳,别人却早就把自己作为威胁,时刻想着除掉自己。
难不成自己只能死守着所谓的祖训,一点都不能反抗了?
这不公平。
李世民觉得从目前的资料里看,朱棣就挺适合当皇帝的,比朱允炆适合。
看看朱元璋给朱允炆铺了这么多路,结果都能处理成这种样子,说明朱允炆能力太差了。
李世民抱着有同样经历的心态,在弹幕上表了自己的看法。
秦朝。
本来秦始皇不太想对朱家的事表自己的看法,不过看到方孝孺等人一直在说朱棣不应该当皇帝。
秦始皇都无语了。
【秦始皇:皇帝者,有能者居之。死守旧礼,愚不可及。】
经历了这么多事,他对于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没有太大执念了,他更看重继承人的个人能力。
如果能力高,能把大秦延续下去,即使不是长子又如何?
目前来看,自己的儿子里面还是扶苏更有能力一点,不过因为历史上的事,他还需要再考察一下。
看到有两位皇帝表自己的看法,其他人也紧跟着出来说话。
有说赞同朱棣即位的,有说这种行为违背礼制的,礼制不可废。
弹幕的人大部分是在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为了这个问题,他们引经据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