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时期。
成吉思汗觉得忽必烈没有继承他们蒙古的传统统治,有点失望,不过历史就是那样,他也没办法更改了。
他有点不理解,他这个子孙为什么要用大元做国号?
这么想着,成吉思汗也就在弹幕上问了出来。
忽必烈看着极具特色的【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这个称呼,有点讶异,没想到他家太祖会问这个问题。
忽必烈赶紧回了一句:【太祖,这个国号取自《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成吉思汗思索:《易经》他好像没怎么看过,这是汉人的东西啊,好像和蒙古国没啥关系。
忽必烈自己是觉得这个国号取得恰如其分,他们大元的舆图多大啊,过了有史以来的朝代,其它国号都无法表示。
他就为了突出一个【大】。
而且叫蒙古国也不合适了,现在大元内部可不单单只是蒙古族。
元朝以前的人听到这个由来,一愣,想着真够狂妄的。
不过想到元朝的版图,人家确实有这个资本。
胡老师:“元朝灭了南宋后,他开始向邻近诸国动一系列战争,如安南、占城、爪哇和Ri本等。不过有点可惜,1274年,元军在打Ri本的时候遇到了飓风,无功而还。”
“1281年,元朝又分两路进攻Ri本,史称弘安之役。元军在Ri本鹰岛又遇飓风,战船损坏严重,溺死很多兵将,并且还遭到了日军掩杀,元军几乎全军覆没。”
“如果那个时候元朝能把那个小岛拿下来,估计后面我们就不会那么惨了。”
元朝。
忽必烈:他倒也想,不过他们的军队不善水战,有心无力啊!
无论后面生了什么,连胡老师他们都说惨了,那一定就是很惨。
后世人都把元朝放在了Z国的历史里,说明他们是承认他们这个异族的。
那自己也可以以后世人的老祖宗自称,既然已经知道Z国后面会遭受一场灾难,他自然是希望避免掉的。
看来他以后要加强水军训练了,争取把那个小岛拿下。
胡老师:“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我们以汉中为例,观察一下这张图片中,汉中地区的行政管辖生的变化。”
“可以明显看出,西汉至唐代,汉中位于益州与山南西道境内;元朝时,汉中由陕西行省和四川行省两部分组成。”
唐朝。
李世民:“这管辖范围明显扩大了。”
而且汉中地区多山,那些地方长官最喜欢利用这种地势称王称霸了。
说来惭愧,李世民觉得就算大唐这么强盛,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还是不够的。
他现在对元朝的行省制产生了兴趣,怎么就能直接跨越高山峡谷,直接管理汉中了?
胡老师:“据学者研究,秦汉以来,很多地方行政都依照山川地形的自然限制来确定,这种确定行政的方式,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元朝后,行省制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了犬牙交错的局面。”
“对中央集权十分有利,巩固统治。行省制的影响久远,元朝的很多省名现在我们都还在用,可以说我们现在用的省份源于元朝。”
秦朝。
秦始皇点点,这确实是一种方式,他见过现代Z国地图,也看过元朝地图,确实很多省名还在用,而不是用他们大秦制定的郡县名。
不过想想也是,秦朝的疆域没有元朝广,再用郡县制的话也不适合了。
元朝。
忽必烈听到后世对行省制的评价,有点高兴。
他们大元也是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不是。
接下来,胡老师详细地讲了行省制是怎么对地方进行管理的。
听完后,前面几个朝代的皇帝突然觉得不愧是大元,尤其是元朝对边疆的统治让他们羡慕,比他们做得好。
胡老师:“我们这里说一下元大都的规划,以水面作为中心确定城市的格局,以湖泊为中心,采用方正规矩的布局模式,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中周礼的思想。”
“在都城内可以找到中书省、枢密院、孔庙等机构,这是忽必烈为了适应内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统治而出的。”
其他古人:不愧是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都城建设都和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