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过着好日子,就想看贫困地区的人永远贫困。
以满足自己伤春悲秋的“心愿”。
非蠢既坏。
大家都是人,凭什么要被当成养在野生动物园里的“猴”呢?
——
姜海蓝没有往深里说,各平行时空的人们确实明白她的“话里有话”。
唐朝位面。
杜甫轻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向往,“若是疆臧蒙的地区的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
也能有修到家门口的宽阔大道。
也能通上水电。
也能用上电器。
“那其他地区的百姓只会过得更好吧?”
他脸上露出羡慕的神情,同时又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工业化和……和现代化呢?
天幕上的日子不好吗?
难道那些人想过他们现在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日子?
果然是“非蠢既坏”!
白居易负手而立,嘴角勾起一个讽刺的笑容。
他是见过真正贫苦的人。
他是看得见百姓多艰,对百姓有同情、怜悯的人。
他写《观刈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他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但他无能为力。
所以看到天幕之上农村地区的普通人,也能过上好日子,白居易是真的高兴。
同时也对“何不食肉糜”者感到愤怒。
传统文化和原始生态?呵,愿不愿意和我们大唐的百姓交换人生,来体验何为真正的“原始生态”呢?
宋朝位面。
范仲淹摇了摇头,“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能够吃饱喝足的人才能高高在上地谈所谓“文化”和“生态”。
生存都成问题的地方,只有野蛮和暴力。
也难怪姜海蓝要说非蠢既坏。
看来天幕上那个世界,或者说,那个国家,也有内部的敌人和外部的敌人啊。
蠢货和坏人都不希望百姓们真正地富裕起来。
就好像……
他闭了闭眼睛,就好像如今的大宋一样。
叭叭叭二更
姜海蓝背着半背篼的橘子和柚子回了家。
谢秋实老太太拿了一个橘子剥了吃,“还是酸的,你怎么打了这么多?”
姜海蓝疑惑地从老太太手里拿了一瓣,塞进嘴里,惊讶地回答,“没有呀,我觉得不酸。”
谢秋实笑道,“你本来就比一般人能吃酸能吃辣,你的口味可不能信。”
姜海蓝耸耸肩,没有反驳。
谢秋实指了指屋里桌上放着的一大瓶酸茄子粒和一大瓶酸豇豆,“你去林城的时候带着去,这是姜婧的妈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