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老实地答道:“他是这样自称的,老奴还未去确证。”
刘宏道:“你去大宗正那里查验宗谱。如果这个刘备确实是汉室宗亲,就带他来见朕。”
缑氏山的学舍中,阿备久久地望向雒阳城皇宫的方向。那里,才是他费尽周折后最终的目的地。
【作者有话说】
注1:《后汉书》:(174年)秋,洛水溢。冬十月癸丑,令天下系囚罪未决,入缣赎。
咱们干票大的(倒v)
汉灵帝刘宏十二岁继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剪除了外戚势力,收拢了皇权。
如今,他在位已经有八年了。
在这不算漫长的事情里,刘宏早已看清了自己的处境,明白自己真正的敌人并不是那些史书上臭名昭著的外戚、宦官们,而是那些备受赞誉的士族官吏们。
为了能斗倒那些士族,成为一个拥有实权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布政令安定天下的皇帝,刘宏自继位以来不断地和士族们进行着交锋。
可惜,空虚的府库无时无刻不在拖累他战斗的力量。为此,找到一个拥有管仲之能、精通经营之道的人才便成了当务之急。
刘备的出现,如同无垠沙漠之中突然出现的一片绿洲,让刘宏眼前一亮、心中一喜。但多年来的经验让他并没有立刻召见刘备,而是先让张让去查明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
如果刘备真的是汉室宗亲,那么就是自己人。
很快,张让送来了消息,刘备的确是汉室宗亲。按照辈分算,和刘宏正好是一辈人。
至此,刘宏放下了一半的心,宣布召见刘备。至于他提起来的另一半的心,则需要当面考校了刘备的才能之后才能有所着落。
阿备见到刘宏是在一个凉爽的清晨,他目不斜视,一路安静地跟着领路的黄门走到一座偏殿中。那个黄门将阿备送到后,转身边离开了偏殿,还顺便带走了偏殿中所有值守的人。
顿时,整个偏殿空寂得有些吓人。
这种情况完全不符合礼数,处处透露着诡异。
在进宫之前,卢植特意给刘备讲解了许多进宫面圣的礼数,反复叮嘱他一定要小心谨慎。因此阿备不敢有半点松懈,一直保持着最恭敬的姿势安静等待着,就连眼神也谨慎地收敛在脚尖前小小的方寸之间。
一炷香后,一个青年的声音突然在上首响起:“你就是刘备?”
“正是在下。”阿备躬身行礼,眼角瞟到一个身影从纱帐后转出。他意识到,刘宏刚才一直在透过纱帐观察他,因此行为举止越发恭谨守礼,不敢有半分逾矩。
“朕已经看过你的那本《血鞋记》了,写得不错。”
“谢陛下夸奖。”
“你抬起头来,看着朕。”刘宏命令道。
“诺。”阿备抬起头,看向坐在上首的汉灵帝刘宏。
那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身姿挺拔、面容清癯、双目如炬,和央视版《三国演义》中那个怯懦又虚弱的昏庸帝王完全不一样,倒很有几分贤明君主的气概。
想到历史上汉灵帝的所作所为,阿备一时之间有些感慨。都说“人之初,性本善”,或许早年的汉灵帝真的想过要做一个贤明的皇帝。可惜世殊时异,他终究无法抵挡住内心的欲望,堕落成了一个昏庸的帝王,毁掉了大汉的江山。到了最后的最后,也只能给世人留下无尽的叹息。
想着想着,阿备也忍不住心中嗟叹,缓缓地垂下了目光。
刘宏审视着刘备。面前的这个人虽然年纪尚轻,气质却异常地沉稳。眼神清澈坚定,不卑不亢。礼节谦恭,却又没有丝毫谄媚之态。总之,一看就是个靠谱的人。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刘备最后那个眼神传递出来的关切和悲悯,让刘宏感到十分不解。
他是堂堂九五至尊,何时需要别人的关切和悲悯?
“朕叫你看着朕,你为什么移开目光?”
“初见天颜,小民不甚惶恐。”
“你可不惶恐。”眼见着这个聪明人还在那里装糊涂,刘宏忍不住戳穿了对方,“这次见面,不是你一开始就算计好了的吗?”
“你费尽周折地将这《血鞋记》的话本子送到朕的手中,不就是为了让朕注意到你吗?”刘宏翻开话本子,拈起其中的一页纸,忍不住赞叹道,“说起来,朕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纸张。墨迹清晰、薄如蝉翼、坚韧柔软……比朕御用的纸张还要好上三分。张父不是读书人,看不出这纸的玄机,更不明白这纸的价值,但朕心里却清楚得很。”
刘宏看向刘备:“蔡侯因改进造纸术,而受到和帝的夸奖,名留青史。你再次改进造纸术,通过卖纸帮朕充实了府库,至少也当得起一个太子舍人了。”
太子舍人是东汉时期的一种官职,名义上是太子府里的小顾问,但实际上没有太子时也可以设置。
比如历史上汉灵帝刘宏一辈子都没立过太子,但不妨碍他在熹平五年(176年)、熹平六年(177年)将数十人封为太子舍人。
这个太子舍人的品秩虽然只有两百石,但却是实打实的京官内臣,时常可以和皇帝、皇后等重要人物见面。对于刘备这种从未入仕的平民来说,一上来就做太子舍人还是很不错了。
刘宏的意思很明确:你刘备改进的造纸术嘎嘎好,我很喜欢。只要你把这个造纸技术献给我,让我通过卖纸赚到很多很多的小钱钱,我就封你做太子舍人。
交易是公平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阿备毅然决然地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