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马有狗腿子上前附和,“听闻朔州刺史贺兰定为人和善,素有贤民,为六镇镇民所拥戴,不若任命其为南征大都督,统帅二十万降民南下收复失地?”
“善!”
“可!”顿时,朝堂一片附和之声。
阿昭表示很满意,大家这一次都用心了,一定会如实禀明陛下以褒奖。
阿昭想要为贺兰定拿下这二十万人马,可又不想怀朔自掏腰包养活这么多张嘴。即便贺兰定兴修水利、改善土壤,但是先天的环境受限,天花板就在那儿。敕勒川就是不适宜种田产粮。想要养活二十万口人太难了。
可是南方就不一样了,沃野千里,土壤肥沃,雨水丰茂,四季分明。倘若贺兰定带领二十万降民以收复失地之名,南下攻城掠地,将南方州郡经营成为自己的地盘,何愁养不活二十万口人?
【作者有话说】
贺兰定:啥?一觉醒来就要开新地图啦?
第一百九十章
正光五年,大魏起义四起,梁军趁机北伐,豫州刺史裴邃督征讨诸军事。
梁军一路势如破竹,时至正光六年,大魏平靖关、武阳关、岘关全部沦陷。三关既破,南梁战线一路前推,眼看就要占领淮南地区。
北魏方面派行台郦道元和河间王元琛救援寿阳,安乐王元鉴救援淮阳。
然而,元琛畏于裴邃之名,驻扎城父数月不进。朝廷方面相当不满——光驻不打,每天燃烧的经费谁来负担?
朝廷方面派使者持千牛刀前往城父,催促元琛出兵,并道:再贻误军机当场斩!
元琛无法,只得不顾郦道元等人的阻止,冒雨出兵,果然大败。五万魏军当场被斩一万多人,元琛退走寿阳,再也不敢出战。
“所以我是要去收拾寿阳的烂摊子?”贺兰定接到朝廷任命,成为南征大都督,率二十万六镇降民南下攻打梁军,收复淮南失地。
斛律金面露忧虑,“南方和咱们这边可不一样。”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等都大有不同,北方儿郎过去恐怕要水土不服的。
“作战方式也大不相同。”北方草原一马平川,双方骑兵冲击。而南方多山多水,骑兵威力被制约。主导一场战事胜负的因素更加多样化,比如计谋。
鲜于安大大咧咧道,“南方汉人都是瘦麻杆,腿都没有我胳膊粗!”
斛律金只当听不见鲜于安的胡言乱语,继续对贺兰定道,“淝水之战,晋以八万兵力胜八十万秦军,这种以少胜多的战事在咱们草原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在南边却很常见。”
贺兰定拍拍斛律金的肩膀,他知道斛律金的忧虑。
联盟众人一开始的目标就是稳打稳扎拿下北方,盘踞一地以自强。本来,目前一切展顺利,都在计划之中。
可是朝廷一道旨意,贺兰定这么个联盟领不得不离开北方根据地,领军南下。这无疑为联盟军的展曾加了不可控的风险性——古往今来,因着水土不服死在半道上的将领还少吗?
且南梁军这次来势汹汹,如狼似虎,并不好对付。而贺兰定带领的还是二十万降民,一个不好就有被反噬的可能。
“是风险,也是机遇。”贺兰定和阿昭想到一处去了,“倘若真的能够收复淮南失地。。。。。当地土壤肥沃、水源丰富,说不得。。。。。咱们怀朔就再无饥荒之忧了!”将淮南地区打造成敕勒川后花园也未尝不可。
最终,贺兰定决定领一万亲兵、一万联盟军去云州(原朔州)接迎二十万六镇降民一同南下。
一万贺兰亲兵由贺兰定亲自统率,可单鹰领五千火箭营,侯景领五千联盟军。
计算着人员设置,贺兰定感叹人手还是不够用——二十万降民,五千人为一军,军主还要四十个呢,更不要说下头的队长、伙长们了。自己到哪儿找那样多的领军?
如何将这二十万人拧成一股绳,是个大困难。好在朝廷没有无耻到让贺兰定两手空空去接手二十万人,至少给了不少粮食。
当贺兰定为征讨南大将军领六镇降户的消息传出,二十万降民都松了一口气——整个北方六镇,谁人不知贺兰定是个心慈手软的。他从来不会让自己人受苦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