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君臣聊了一些秘密之事。
嬴政率先开口道:“秦卿,朕原本打算是想让你低调一些,然后在御史中挑出一人,做你的朝堂替身。结果……你却提前自己登台了,你可知晓这样做的后果?”
嬴政能够保尹烈一次,却绝不可能再保第二次。
不然他的威望就会被动摇。
毕竟尹烈如果连续几次都杀不死,势必会被传颂成为天命之子……届时,局势很可能出掌控,这绝非嬴政想要的。
“其实安不安排朝堂替身,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能够晚一点暴露。”
尹烈知晓嬴政的意思。
他的眼界、才识和狂傲,都太有标志性了!
李斯、蒙武等人大概率已经看出他的身份了。
但那又如何呢?
难道尹烈躲在幕后出谋划策,然后找一个朝堂替身出面,李斯、蒙武就查不出来了?
肯定不可能……
庙堂上的诸公,各个都是老狐狸。
或许也就只有麃公、任嚣等几位悍将除外。
“看来是朕之前安排不周了。”
嬴政想了想道:“御史这个位置,终究还是太过高调……秦卿,以后你就只在黑冰台任职吧,避避风头也好!”
嬴政想要把尹烈雪藏一段时间。
待以后有了合适的时机。
再提拔尹烈进入朝堂,方为最稳妥的决策。
然而。
尹烈却没有那么长的时间。
他的音容恢复期限只有半载。
并且更重要的是……
尹烈会听从嬴政的安排,入驻大秦庙堂,绝非为升官财而来!
“陛下,纵观青史记录的变法改革者,无不是从流血开始!”
尹烈沉声道:“商鞅被车裂而死,吴起因乱箭而亡,赵武灵王被幽禁饿死,屈原自沉汨罗江……”
“我入驻大秦之庙堂,本就是孤臣、诤臣,变革先驱之臣!”
“视死如归实乃我之所愿,只要能够死的有意义,便此生足矣……”
“至于像孔白那般,自闭祠堂半生侍奉先祖,在我看来跟已经死了没什么区别。”
……
后世有句名言。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尹烈所做之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大秦,更加是为了华夏的百代之基!
那么他就不可能做一个幕后之人。
有谁听说变法改革,可以躲在幕后操纵一下就能成功的?
这不是扯犊子嘛?
历来变革,都必须要向死而生!
不然!
断无任何成功之理!
“秦卿践行之大义,当得起以国为姓,以烈为名!”
嬴政举杯道:“朕今日当与卿同饮……”
尹烈起身举杯回应。
他接下来总共需要做三件事。
第一:必须把李信保举成北伐主将。
第二:琅琊台公议诸事他也需要早做准备。
第三:查清东郡天降陨石事件的暗中主使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