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贵人特意将李乐山添入尚公主名册,绝非随心随意,当有别的心思。”
“具体为何,难以猜出。”
“若是李乐山自身,好像并无大碍。”
“是以,事情落于公主身上的可能性比较大。”
“随公主对内务府的掌控逐步增强,也必定会面临内外诸事,若然还有一些人私下所谋,则……不为好事。”
“公主,当警惕之。”
“内务府的一应人手、事务,当警惕之。”
“……”
长乐公主了解的不会少,具体知晓多少,是否有自己此刻的心思,秦钟无法得知。
但!
自己所想,却是为长乐公主。
为其着想。
长乐公主于自己的恩情,自己难以报答,有所得那般事,无论如何,都要说道一二。
单单一个李乐山,不为大事。
另外一些人,就不一定了。
陛下近年来梳理国朝诸般政事,又革新许多国策,阻力是存在的,也是有的。
为一些事情,太子殿下都曾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诚王殿下,一应诸事,则圆润圆滑许多。
以至于近年来,陛下对诚王殿下夸赞的似乎多了一些,尤其是因甄家的事情,太子殿下还受了不小的苛责。
去岁腊月,长乐公主举办的慈善捐款之事,太子妃都被生生压了一头,这……不是一件小事。
也非一件寻常事。
起码是一个特别的讯号。
别的不说,起码,可以明证太子殿下并无太子所应有的威势、权柄、力量……。
太子。
陛下因一些事情,想来也不会给于太子太大的权柄。
不然,也不会有意无意的让诚王殿下起势,以至于在朝堂上,隐约有相争之势。
自己如今还只是翰林院的七品小官,一些事自己可以看到,可以察觉,却难以掺和。
历来皇子相争,内务府便是其中一个紧要之地。
陛下当年御极登位的时候,内务府的一些人就出过大力气,长乐公主在内务府位重。
毫无疑问,绝对会被一些人注意到。
长乐公主,非寻常人。
京城内外所传、所夸赞长乐公主的那些言语,自然是对的,自然是真的。
只是。
有些时候,想要做成一些事,非有莫大的心力,非有莫大的决断之力,非有莫大的心狠之力。
否则。
面对慈善捐款的账目问题,如何解决?
一味的心善仁德,直接将人放过?
明显不足够。
近年来,因账目银子之事,都已经有一些人直接被处死了,单单那样的抉择,都非一些人可以做到。
长乐公主,做到了。
非如此,陛下何以放心让长乐公主逐步接管内务府的事情,单单只有上皇的颜面?
不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