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将钱谦益让给崇祯之后,王俊就没怎么关注他们了,转头去忙自己的事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于培训之后,新来的几千工匠除了极少数还不怎么适应之外,大多数都已经步入了正轨,和从前的九山部工匠们一起投入到了建设生产之中。
然而此时王俊又发现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难题。
那就是普通的工人阶层好培训,那些简单的机床铣床刨床什么的,只要没日没夜的教上三五天,再笨的人也能学会。
可是稍微高端一点的工作,百分之九十的人就都不行了。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王俊将极为细致的图纸放到他们的面前,他们都看不懂图纸上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三维构图,不知道图纸上的虚线实线表达的是什么。
就算王俊一遍遍不厌其烦的给他们解释,可能听懂的也只有寥寥几个人,而且大多还是过不了几天就忘记了。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此时的工匠就没几个正经读过书的,识字认字都困难,让他们研究图纸,和对牛弹琴其实是没啥区别的。
有时候王俊甚至都怀疑,曹化淳给自己弄来的这帮所谓的顶尖人才,都是样子货,什么都不是。
但这其实就冤枉他们了。
古时候的工匠讲究的是口耳相传,一个师父带几个徒弟。
是依靠手把手,一遍又一遍亲身示范的教授,才让弟子慢慢学会自己的手艺的,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文字上的东西,自然也就形成不了所谓的标准。
而且是一个师父带出来的徒弟一个样,换成另一个师父的,就完全不同了。
这样一来,单独让他们去做某件事的时候,还看不出来这种教育方式的局限性,可是让他们去共同协作去弄某些东西的时候,往往前一个环节还很顺利,下一个就彻底趴窝了。
连续好几天,他们竟然连一个标准化的铆钉都打造不出来,可是把王俊给气的够呛。
他苦思了好久,才总算是想明白了怎么回事。
主要问题是,这帮所谓高端工匠身上师父的印记太浓重了。
不管做什么,都非要遵从师父教的那一套东西来,不让他们这么干,他们竟然连活都不会干了。
想要去掉他们身上个性鲜明的印记,就能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回炉重造,让他们重头开始学习怎么去当一个合格的工匠。
但这样一来,没有足够的熟练工人,工坊的升级势必会大大的受影响。
他预计的半年之后的科技大爆发,估计要向后延迟不少。
这对他来说可是绝对不行的。
要知道从李自成占据北京,到满清横扫中原跨过长江灭掉南明朝廷,满打满算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
他若是在半年之内无法完成科技的全面升级,到时候要面对可就不是一大堆小朋友,而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纵然他最后也能赢,可要付出的代价必然猛增,时间也会拖得更久,让更多的无辜百姓卷入到其中。
这可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