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孙雨朦送出办公楼,曹庆余摇头苦笑:“这个丫头还真是锲而不舍啊!”
在他任期的最后这一年,想要办的事情不少,“临时工”的社保补缴只能算其中之一,也是相对棘手的一件,因为老一辈的工人补缴是一次性的,但在职的那些“临时工”以后每年都要缴,这又是一笔不小开支。
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对自己来说只是一件遗憾,对林场几百个职工来说,就是很大的不幸了。就比如孙雨朦提到的那个老耿,家庭情况那么困难,过年都快揭不开锅,以后可怎么办?
他已经着手组织材料,准备向省林业厅打报告了,不过在这之前还得好好安抚住媒体。
有些事情,媒体曝光了才做和做好了再报道,可是截然相反的效果。如果让省报先报道出来,引起几百人的上访,那自己可就晚节不保了。
回到办公室,他立刻拿起电话给陶主编通了气:“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我这边正在着手解决,麻烦老弟高抬贵手啊!”
“老大哥放心,这件事牵涉的人太多,既然你特意提醒,并且打算解决,我们肯定只帮忙不添乱了……”
两人电话中沟通了好久,这是孙雨朦所无法预料的。
她这会儿已经开心地返回招待所,把曹书记的话转述给苏望。
她很乐观,觉得事情好像用不了几天就能解决似的。
苏望想起她之前说过,这是财政上的事情,半信半疑道:“希望能尽快解决吧,老耿家要是再拖个一年半载,可怎么活哟!”
孙雨朦吐吐舌头离开了:“我先回房间写稿啦,拜拜!”
关上房间门,苏望坐在桌前呆,一整个下午都在想念孙雨朦。
两个人明明只有一墙之隔,可这个性格绵软的小伙子,却陷入了自卑自怨的怪圈。
苏望总想用一种最特别、最美好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想给孙雨朦留下好的印象,但每次一想起自己的各项条件就会感到焦虑。
一直到太阳西斜,天色渐渐暗淡,他才鼓起勇气敲门:“大记者,去吃饭吧?”
驼山森林公园这地方离城市太远,场部驻地外面就是一条国道贯穿的小村子,算上住宿舍的职工和原来生产地的村民,总共也就几百人,十七八个店铺。
因为大部分职工下班之后开车离开,街面上空旷安静下来,只有职工食堂和几个小饭馆还在开张,要是出门晚了就没什么可吃的了。
孙雨朦开门探头出来,说她正写到关键地方,不想耽搁思路,而且中午吃多了,晚上要节食,让苏望给捎带个西红柿或者两根黄瓜就行。
苏望很失望,他本想借着晚饭的机会再努力一下的。
从招待所出来,他怎么都没想到,买西红柿黄瓜竟然用了一个多小时。
这才刚出正月,驼山林场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哪有卖西红柿和黄瓜的?
孙雨朦当时只是随口一说,哪想到这里没有大型仓储市,根本买不到这种反季节蔬菜。
苏望一开始也没觉得这是个难题,他自己去食堂随便填了点东西,就问掌勺师傅有没有西红柿,卖他两个。
食堂没有,所让他去外面果蔬店问,果蔬店又让他去找蔬菜种植户崔山。
苏望原本失望的脸上露出欣喜:“这村子里还真有人搞蔬菜大棚的?”
他逢人就打听,找到崔山家的时候天都快黑了。
“砰砰砰”敲开门,苏望说了请求,人家正忙着吃完饭,一脸不耐烦地拒绝道:“俺这大棚菜不零卖!这个点了,跑地里去给你摘个西红柿,还不够耽误工夫的呢!”
苏望竖起一根手指,情绪激动地说:“一百块!”
崔山懵了:“啥?”
苏望急切地说:“大哥,我给你一百块钱,辛苦您带我走一趟,我就要一个西红柿两根黄瓜!”
“那啥,大棚得保温,没事进进出出也是有成本的,还得开灯,开保暖,万一冻坏了蔬菜咋办?是吧!这一百块就一百块,可不能反悔!我领你进去,你能多摘点。”崔山一边唠唠叨叨一边拿件外套披上。
苏望担心孙雨朦饿着,催促着:“我不多要,就是急着用,咱能快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