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吴老爷那地里收回来九千多石,虽然给了吴老爷子一千亩地的种子,但那点种子也不算什么了。
这些种子她已经让莫大莫二运去南河了。
几十万送粮大队回来了,大部分落户南河,分地落户安家。
南河官府一粒粮食都没有,只能让北地给那边匀一些。
这些日子以来,前方很多难民都往南河涌,还有之前出去的难民有些回来了,现在南河不像之前那么缺人了。
不说工钱,有粮食有一口吃的,就能找来很多很多人。
吴江几个月前写信来,还在说人少,现在的信里不说人少了,开口就是要钱要粮,尤其是粮,缺的很!
她盘算着十万石怕是不够,估摸着得再运十万石过去。
至于其他的种子各个库里都有,现在就坐等各个大户上门了。
周果在书房待了半日,一封封书信递出书房,让大暑派人送去各个府城。
一直忙到午时,这些剩下的事才忙的差不多了。
吃午饭的时候,李氏问:“你不是说过几天还要走,什么时候?”
周果道:“再过两天吧,我得等蟹子卖完了,手里得了钱才能走。”
这一出门哪哪都需要钱,就是去寺庙里把金佛请回来,都得花几千两,更别说南下工钱,跟着将军的打下来的地盘去买地买铺子了。
少了钱出得了门吗?
李氏道:“你还说让我们随便花用,你看现在不是需要钱的时候了?别看这些小钱不起眼,但要真是少了那么一贯两贯的,一时半会的还真不好找。”
吴丫点头,没错,她深有感触,别说一贯两贯了,从小到大,于她来说,想要获得一文两文,那都是不容易的事。
周谷没说话,看了周果一眼,其实他觉得对于现在的周果来说,一贯两贯的,伸伸手就来了。
周果道:“那再省也不用在吃穿上省,反正我们家除了吃喝还有几个哥哥们的笔墨纸砚费,也没什么大的花用,家里又不是没有,过的那么苦哈哈的干什么?”
说起学业,周谷突然想起来一事道:“明年周麦跟周米要去云州的云中学院,学堂已经教不了他们两个了,周粟跟李来也想跟过去。”
李氏道:“我的想法是两个小的还小,还可以在学堂待两年,没必要跟着哥哥一块去。”
云中学院,是云州下面最好的学院,也就这么一个,下面县里的学堂,各种私塾里的学生,想要上去,都得千里挑一,功课很优秀考试要过了才能进去。
周果道:“这个学院好,但是想要进去也是有门槛的,得过了他们的考试才能进去,不然难道凭你一句想去人家就让你进了?
所以,娘,你不用担心,他们既然想去那就让他们去考试,要是过了,榜上有名,说明他们的学问已经够了,自然可以去,要是学问不够,就是我花钱砸,人家也不要啊。”
云中书院是近几年才搬过来的,北地之前根本就没有书院,都是私塾官塾,规模不大,这里面的夫子都是从南边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