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多个月的商讨,终于在第二年春天将科考的章程彻底定了下来。皇帝再次下诏扩大考生的招募范围,士人可“投碟自应”,普通百姓可“亦听自举”。
婉钰叮嘱兄长多关注那些寒门的考生,若是有才者还需早些结交收为己用。与此同时,朝廷开始着手于修史,包含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婉钰向皇帝请命希望能参与其中,皇帝虽犹豫再三可还是应允了。
“你呀总是能给朕很多惊喜,虽然元吉不比他两个哥哥,但却娶了个好王妃。朕和皇后对这个儿子多少是亏欠的,以后有你在朕也能放心。”
女人温声答道:“儿臣受父皇的教诲养大的,自然也要为父皇分忧才是。”
借着这次的机会,她与朝中不少大臣建立了私交,并参与到了诸多政事上。齐王妃杨氏一时声名鹊起,甚至连坊间都流传着各种传闻,她本以为大家都会称赞自己的政见,说一句巾帼不让须眉,却没想到让市井中人津津乐道的是她的姿容以及她与齐王的风流韵事,齐王府一时多了不少门客。
兄长说,比起平步青云,他们似乎更想见一见传闻中那风姿卓绝的齐王妃。甚至有传言说,现在的齐王妃其实就是当初太原纳进府的那个名妓,因为深得齐王宠爱又碍于身份,齐王不惜忤逆圣上,在雨里跪了三天三夜,大病一场差点没命才让皇帝松了口,最后不得已让她认了弘农杨氏为亲这才封了妃。
众人皆道齐王是这世上最有福气之人,因为他拥有了这天下第一的美人,且这位美人甚是聪慧很得皇帝和贵妃娘娘的看重。
故事说的有鼻子有眼,若她不是当事人大概也要信了去。被人说成名妓她多少有些介怀,不过总而言之大多都是在夸她,也就不甚在意了。
不过故事里的另一位当事人的反应可就没那么乐观,杨珪媚唇起冷笑,“世间男人呀都一个样,哪有故事里说的那般深情的!”
齐王妃在朝臣、贵族里的名声却比市井里的那些要好得多。人人都说皇家出了两个厉害的女子,平阳公主为将才,能为皇帝开疆拓土,齐王妃为谋臣,能助圣上稳定朝纲,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在圣上面前,齐王妃的话有的时候比太子的都好使。
武德五年三月,在得知罗士信等人的死讯后战场可算传来了一点振奋人心的捷报,李世民与刘黑闼决战于洛水,刘黑闼大败带着一千多余残兵败将逃至突厥。
局势已定,剩下的小打小闹,元吉足以应付的来,她便寻思了个理由撺掇皇帝将李世民调回了长安。元吉虽然年少但作为陛下的嫡子也不能事事依赖于兄长,是时候要学会独当一面了。
话说的好听,听起来像个恨铁不成钢的老母亲,又顺带着赞誉了秦王一番。但她实际担心的是李世民再待下去不免要效仿当年洛阳一战后的行径,这河北的势力可不能再被李世民拉拢了去。
李家在河北并无根基,对于后续安定百姓及拉拢众士族来说并非易事,不过此时倒是有一个人能帮到元吉,崔孺人的堂兄崔仁师。
博陵崔氏乃是河北名门望族,与当地众多豪门世家皆有交情,若是崔氏出面定能帮元吉解决不少麻烦。崔仁师前两年考中制举调任管州录事参军,她闻言崔仁师是个通典之人,便生了将他调回京师参与修史的心思,也借此会一会这位博陵崔氏安平房的后人。
为避嫌,她并未直接向皇帝举荐此人,而是找到了与崔仁师相识的陈叔达。陈叔达为当朝侍中,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便是陈后主的异母兄弟,地地道道的建安人,这几年举荐和提拔了不少在长安游历的江南名士。
此番订立科举、修订史集,她们二人算是不谋而合,陈叔达讲了不少陈隋旧事令女人耳目一新。
“雪花联玉树,冰彩散瑶池。翔禽遥出没,积翠远参差。”不久前齐王妃因偶闻一首绝句在皇帝面前赞扬他的才学明辩和儒雅清显,李渊对于她的一番话不置可否,没过两天就进封陈叔达为江国公。
陈叔达对于崔仁师也算是认可,索性就做了个顺水人情,举荐他为史官参与修撰梁史,李渊将他调回了长安并升任他为右武卫录事参军。
一切都如女人的预期,进展的很顺利,直到五月末传出她有“早产”迹象的消息,元吉在皇帝的应允下匆匆赶回了长安。
元吉就守在妻子的房门口看着宫女端着一盆盆热水、血水往复进出,稳婆守在女人的床边喊着用力,小玲用沾湿了温水的帕子替她拂去额上一排排豆大的汗珠。
婉钰对于临盆这件事是极为恐惧的,因为当初生宽儿时太过坎坷,心中留下了难以释怀的阴影。但这一胎对于她来说并没有那么令人绝望,因为有稳婆在,外面还有随时待命的太医和孩子的父亲,他们都在守着。
这其中的一位产婆是她请姑母寻来的,都是杨家信得过的人。虽然她不愿意去相信,但是始终不得不防着太子和秦王。
“出来了出来了,是个女孩!”听到产婆的话,她仿佛终于得到了解脱,紧绷的身体也逐渐松弛下来。婴儿的啼哭声响彻了整个宫室,李元吉闻声闯了进来,跑到她的榻前紧紧的握住了她的手,看着女人虚弱的样子眼里写着无尽的心疼。元吉小心翼翼的从产婆怀里接过了包的严实的小团子,爱不释手。
“小娬你看,这是我们的女儿!”小团子的小手握住了元吉的拇指,似乎是觉得父亲的手指很好玩,不一会儿就自己咯咯的乐了起来。那双眼眸很明亮,让璀璨星辰都所不及。
令婉钰意外的是,皇帝和万贵妃竟亲自来到武德殿看望自己和他们的小孙女,直接封了孩子为巴陵县主,名字留给了她和元吉来取。
女人虚弱的看了看李元吉,他看起来更为欣喜,“我早就已经想好了,若是咱们生的是女儿就叫华蓁,小娬觉得怎么样?”他略带试探性的问道。
女人知道这是他琢磨很久才琢磨出来的,宇文宝之前送信回长安时说过,齐王从一早得知她有身孕就开始给孩子起名字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李华蓁,这名字很好!”女人嘴角勾起幸福的笑。
元吉开心得像个孩子,一大抱着一小,柔和的光漫进窗纱透过屏风抚在他们身上,他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我们有女儿了!我们的华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