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来,日本朝野震动。
要知道此时日军在整个太平洋战场都在节节败退,处境极其的艰难。
日本根据昭和19年(1944年)8月19日御前会议决定的《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拼着国家命运孤注一掷地投入了莱特决战。
原本日本期望,这次决战如能取胜,或有可能在军事上挽回过去的颓势,在外交上取得打破僵局的余地,从而在更有利的条件下,抓住得以结束战争的时机。
然而莱特湾之战,日军再次被美军吊打,虽然昭和19年12月8日,大本营结束了莱特决战,然后将菲律宾方面的作战指导转变为持久战。但此时战线已经扩大到吕宋岛,日军虽仍继续顽强作战,但战局的大势已定,已经没有挫敌制胜的希望了。
由于在莱特决战中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对日本说来,其必然结果是,陆海空军战斗力的主力受到沉重打击,海军的水面舰艇实际上丧失了作战机能。空军战斗力虽然还有恢复到某种程度的可能性,但海军水面舰艇在战争期间已没有重建的希望了。
诚然,在整个作战过程中,日本曾给予盟军陆海空军战斗力以沉重打击,莱特战场上的主动权有时似乎还掌握在日本手中,日美双方都曾拼死命争夺胜利,然而最后的结果是,日军的损失远远过了美军。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残存在菲律宾的战斗力,逐渐趋于软弱无力;以菲律宾为中心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完全落入美军手中,日本想夺回太平洋方面作战主动权的希望完全破灭了。
而美国将莱特决战视为整个战场的转折点,进入追击扩大战果的阶段;而日本方面则与此相反,继续进行现代战争的支柱——南北两个国防圈地区的连系,却将被切断。
美军由于将海、空军基地推进到了菲律宾的周围,赢得了此后可以任意调动兵力的机动能力;而日本方面则与此相反,在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日满华国防核心区域就将受到日益加重的直接威胁。
在此情况下,大本营关于局势演变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大本营看来,盟军今后将迅地直接加重对日、满、华核心地区的军事压力,南方各地区及太平洋上残存的据点将完全陷于孤立。同时,估计日本能够有组织地进行战争的时间,即使竭尽所有势力,大概也只能以昭和2o年(1945)年中期为限,此后作战方式及战争指导恐将不得不迅转为游击战。
而国内形势只要仍按现状展下去,必将暴露出战争指导上的各种缺陷。
此外,从日本方面看来,估计德国能继续维持的时间,即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大概也只能以昭和2o年(1945年)中期为限。
但是,即使德国崩溃,盟军投入东亚的兵力,恐怕也不会很快有重大的变化。
此外大本营还认为,苏联肯定将废除日苏中立条约,但在对德作战结束之前,绝不至于参加对日作战或向美国提供基地。
综合上述看法,大本营得出的结论是:日本现在想用外交手段来扭转世界形势,已经是非常困难了。也就是说,日本在战争指导上已经面临一个重要关头:是应当抓住机会媾和,还是继续坚持战斗到底?
二者必择其一。
但是,大本营与政府对此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大本营认为在此阶段媾和,结局必然等于无条件投降,进而导致国体的变革,因此认为有必要决战到底。
而政府方面却显然已经对战争失去了信心,希望尽快和盟军和谈,双方为此争吵不断。
一时间,日本国内的政治局势风云突变。
但就在双方争吵不断矛盾加剧的时候,关东军第四军被中国军队包围在哈尔滨的消息传到了国内。
大本营震惊之余,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第四军虽然只剩下了六万人,却控制着重镇哈尔滨,一但第四军被马铮所部全歼,整个北满就等于全部落到了国军手里。
届时不但千余里的国境线必须全部放弃,且一旦马铮所部主力调转枪口北上,对付伊春地区的那十多万边防部队,那后果更加的不堪设想。
因此,大本营方面当即命令关东军司令部,不惜一切代价增援哈尔滨,确保北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