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笑道:“买的嘛。”
光头去世时没去,条件不成熟,他儿子去世时倒是过去了一趟。
用细心准备好的赝品去掉包,至今没人现,估计要等到这边开馆之后了。
剩下的照片马卫都拿起来看,小眼睛睁的溜圆。
看着看着表情僵住了,拿出一张递给了袁荃猷。
袁荃猷接过一看,“哟”了声,道:“这……这不是……”
王世襄听着不对,站起来一看,更无语了。
这是他和老伴年轻时几乎倾家荡产买到手的唐琴“大圣遗音”!!
为了这方古琴,王世襄和袁荃猷以饰物三件及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画大观》换得黄金约五两,再加翠戒三枚,其中一枚还是王世襄母亲的遗物,最终才求得此琴。
混乱年代,被人抄跑了……
李源恍若不知,道:“怎么了?是现哪个不对了吗?”
王世襄没好气道:“源子,我那些东西,你可收藏好了!”
两口子每年过生日,一年还回来一件,如今连这件至宝都在,老两口又不是傻子!
十来年后,这把大圣遗音古琴卖出一点一五亿的天价……
袁荃猷笑道:“你收着挺好,总比当初让人一把火烧了强。家骐的藏品,就太可惜了。”
家骐是张伯驹的字,袁世凯的侄儿,民国四公子之一。
晋代6机的《平复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张好好诗》、李白的《上阳台帖》以及范仲淹的《道服赞》都是其珍藏藏品。
王世襄多聪明,看向李源道:“没毁吧,都在你那?”
李源笑的灿烂,道:“是我亲手从火堆里刨出来的,怎么样,功在千秋吧?我是这样打算的,开一家私人博物馆,收门票钱,门票钱除了维持博物馆日常开支外,全部用来助学。老王哥,您想啊,这些东西不管在两岸哪边……深了咱不多说,您在博物馆干了一辈子,知道里面的猫腻。哪怕最红的那几年,顶级珍品不也都被一些附庸风雅的人借去把玩了吗?在我这里,起码每个百姓都看得见,也看得起。”
马卫都笑道:“光看照片我都快流口水了,李医生,这些宝贝有没有可能到内地来巡展?”
李源连连摇头道:“容易出意外,还是算了。”
王世襄鄙夷道:“那咱们老百姓一辈子也没机会见识了。”
李源乐道:“放四九城或者盛海,绝大多数老百姓一样没机会见识。将来大6的百姓去港岛不会比去京城、盛海难多少,真心喜欢的一样可以去。”
王世襄道:“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没有?”
李源点头道:“很多。怎么样,老王哥有没有兴趣去帮忙组建这个博物馆?”
他的宝贝都跟放白菜、土豆一样堆积着,得需要一个靠谱的人,信得过的人,将这些整理出来。
王世襄还没答应,马卫都就激动道:“李医生,您看我成么?我去给我师父打个下手就行!!”
王世襄气呼呼道:“你这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啊!卑鄙的资本家!我是不会……除非你把大圣遗音还回来!那是我用我母亲的遗物换回来给荃猷的。”
李源乐道:“当然冇问题的啦!”
秀馆,既是送给娄秀六十岁的生日礼物,也是送给祖国母亲接回海外游子的礼物,自然要用心些……
……
“我靠,真的?”
晚上,南锣鼓巷95号院,今晚大家准备的比除夕还郑重热闹。
而大餐开头,李源就先得到了一个重磅消息,出自赵金月。
估计这娘们是怕别人先说。
李源在四合院亲爱的朋友,傻柱一生的欢喜冤家,许大茂同志,完成了一个全中国大6个壮举!!
于去年,也就是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三号,在京城赵登禹路一百四十三号开张了一家“亚当夏娃保健中心”,卖套套,据说还有印度神油……
这会儿提起来,几个妇女还在那骂不要脸。
傻柱笑的拍桌子,道:“这孙子是真火了,老外记者都在拍他,央视都上了。就是没挣上大钱,整天吹牛皮。”
李源乐道:“还回来住么?”
傻柱笑道:“回!一会儿就来,您可瞧好吧……”
话音刚落,就见门外进来一人,穿着皮夹克,大晚上戴着墨镜,头梳的牛添的一样,还夹着一个公文包。
看他这派头,大家就笑了起来。
“诶诶诶,准备菜了没有?自觉点啊。”
傻柱不让他上桌。
阎埠贵也帮腔:“要有规矩啊,咱四九城人最讲规矩。说好了一人一道硬菜,没有就别上桌。”
许大茂摘下墨镜,露出一个熊猫眼来,傻柱又乐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