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还会生更为著名的历史事件。
齐国有一个叫崔杼的大夫,他的妻子棠姜给戴了绿帽子。
给崔杼戴绿帽子的是姜姓、吕氏、名光的齐庄公。
崔杼联合棠无咎杀庄公。
史官只记录崔杼杀了国君,不去记录国君都做了什么。
崔杼连续杀了史官的两辈人,为的就是让史官在记录弑君的同时,一并记录为什么要杀国君。
然而,史官认为绿帽子的事件不值得记录,拒绝了崔杼的要求。
爷爷被杀了,父亲依然记录崔杼弑君。
父亲被杀,儿子还是记录崔杼弑君。
这个“儿子”写完之后告诉崔杼:你可以将我杀掉了。只是,我的儿子会继续过来;周边列国的史官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他们已经在赶来的路上;我由衷地认为,你杀不尽敢于记载事实真相的人(史官)。
在那个年代,献妻子给上司睡,是一个正常的事情吗?
很难去考究了。
晋景公薨了,全国举哀这种事情对全国上下都有影响,尤其是对贵族阶层。
相反,对平民和奴隶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大。
当然了,现在是大争之世,不会因为国君薨了,需要哀悼上好几年。
一般是一些特殊人士举哀一年,贵族意思意思三个月。
另外,晋国派出使者前往列国通知晋景公薨了消息。
还讲礼仪的列国,不论是友好或带有敌意,都会派出使者团来参加晋景公的葬礼。
意味着列国要是原本对晋国有军事行动,也该取消了。
同时,式微了的周王室要派出符合规格的团队,来参加晋景公的葬礼,也是见证晋国一任国君的上位。(赐予祚肉的流程)
晋景公死得突兀,却也不是那么突然。
关键是他病情一再反复,大家都有心理准备。
可是,大家以为他没那么快死,偏偏又死了。
由于始料未及的关系,晋国这一任国君的轮替,众卿没有了前几次旧国君轮替时的血淋淋。
主要是,他们准备不足,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在谁都想动一动又没把握的局势下,赵庄姬取得韩厥的同意,派出武士团来到老吕家将赵武接走了。
赵武怎么都跟晋国公室有血缘关系,他的母亲赵庄姬也一直住在宫城,是应该出现在晋景公葬礼上的。
而吕武,他还以为随着晋景公的死亡,晋国会乱上一段时间,导致停止了封地建设,专注封地的安全性上面。
过上那么十天半个月,他派出去的人手先后回来禀告,周边各家贵族无异动,一个个也是觉得会大难临头似得,只注重领地的防卫。
尤其是众卿的职位没生变动,之前谁在什么位置上,还是屁股不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