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国家爆战争了,军队进入战场范围,一般会两军当着对方的面,明晃晃地扎营。
要开战之后,出战的军队都会等待对方将阵型摆好。
会是这样,跟当今岁月为什么要进行战争有关。
大国之间打的是争霸战,主要是想打服对方,让对方承认己方的强大。
因此,战争一般也就成了“征”之战。
所谓的“征”之战,大国打小国是为了获得小国的“贡献”。
简单说,将对方打服,迫使失败方每年进行上贡和听候调遣。
要是一再频繁地吞并小国,该是好几个大国联合起来,去打那个侵略性过度的国家了。
大国打大国则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
秦国一再挑战晋国,其实就是为了获取国际地位,并不是以灭国为战争目标。
晋军率先列好阵型。
站在战车上的吕武看了一会秦军的动向,扭头看向了己方的队列。
第一彻的晋军,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视线会情不自禁地看向吕武,一切只因为吕武过于显眼。
阵型分布成了前后两个梯队,前面自然是吕武所在的这一批。
所有的战车都被摆在了最前方,每一辆战车后面都站立着二十五名徒步的士兵。
战车的款式并不一致。
非常多的战车都是革车,也就是没使用金属防具,会在一些需要防护的地方弄上皮革,拉车的马匹没有半点的护具。
一些战车则会在正前方和左右两边搭上一两面木质包金属的盾牌,战马身上会披上皮革甲,它们更加符合兵车的标准。
吕武的战车上,他腰间悬挂战剑,手里握着长戈,车壁却还有弓与箭囊,甚至挂着几把小斧头,同时也有一面盾牌被放在易于拿起来的位置。
作为御手的青,他的责任就是控制好战车。
戎右的凌,他需要负责的事项挺多,既是盾牌手也是弓箭手,必要的时刻也需要操起长戈。
老吕家的武士,他们穿着胸前有一块铁板的戎装,头盔、护肩、裙甲等其它配套则是藤条编成或皮革缝制。
除了甲胄之外,大多数武士是手持战戈,仅有少数的武士手握战剑。
他们却是都有一个皮革背囊被负在背后,里面插着一柄柄小斧头,甚至裙甲左右两侧也都别了两柄斧头。
这些斧头全是铁质,背在背上的都比较小巧,握柄是一种有弯曲的木头,长度约三十厘米;腰间那两柄斧头就比较大了,握柄同样带有弯曲幅度,长度也达到了六十五厘米。(参考消防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