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为什么期盼黛玉和乔安能宛如嫡亲兄妹般相处,不只是两个孩子都天真质朴,更因为乔安小小年纪便是正人君子的做派,尤其是上学读书后,他与黛玉虽亲近,却从无失礼之处。
若贾宝玉能做到乔安的十中之一,贾敏也不会这么排斥他,可贾宝玉同黛玉还没说两句话就要给她取字,由不得贾敏不恼火。
乔安立即道:“不,当然不!”
黛玉嘟囔道:“那你还非得提……”
乔安垂首道:“我害怕因为规矩,咱们往后都不能见面了。”
“不会的!”黛玉斩钉截铁道,她看向母亲,“娘,不会的,我们能见面,是不是?”
贾敏将他们的手松开,分别揉了揉两个人的头发,轻声道:“当然,你们能见面。”
“我们知规矩守礼数,可规矩之外还有人情,人活一世,心意是最要紧的。咱们不逾矩,但也不能违逆心意。”贾敏慢慢道,“你们都是好孩子,是一家人,凭什么不能见面?当然能!”
贾敏此话涉及到了以后,等两个孩子上了十来岁时,又不是私会偷情,两个人规规矩矩的,如何不能见面如何不能说话了?身边有那么些婆子丫头呢,正大光明的,装陌生人才是心里有鬼呢!
乔安点点头,他还不是懂男女之事的年纪,即便在书院识得了许多人,可那里是读圣贤书的地方,那些学子们不管内里如何,表面都要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是以他也没听过那些话。
但他知道了贾敏的意思,规矩礼数要守,人情也要有,乔安想了想,那么之前他和黛玉的相处就没有错。
黛玉听了亦点头,她就更加懵懂了,况且她与乔安生这一场气,原不在礼数规矩,她是怪乔安为着这些东西要与她生分,既然乔安并无此意,她自然心意舒畅了。
贾敏见两个人脸色缓和了,便起身道:“你们说话,我得回去喝杯茶了。”
将贾敏送走,乔安和黛玉重新坐下来,黛玉先道:“我不是故意要发脾气的,实在是……咱们好好的,谁让你说这些话的,你以后可不能说了。”
乔安也正后悔呢,他忙道:“我以后肯定不说这些话了,咱们最好了,是不是?”
“我们当然好了,就是我们好,你说那些话才……哎呀,不提那个了,反正,咱们以前最好,现在最好,以后也最好!”黛玉还有重要的话要说,不想纠缠前事,便一锤定音道。
乔安听了这话,不只眉目舒展,脸上也露出笑容来:“是,咱们永远都是最好的。”
黛玉也笑了,她又问道:“你方才提到了贾宝玉,你是不是因为今日我被他气着了,才突然说这些话的?”
乔安一愣,和贾宝玉有关吗?他意识到了贾宝玉对黛玉的冒犯,生怕自己也会让黛玉为难……
黛玉却认为他默认了,她便道:“娘说了,他不能跟你比,你说不出他那些话来,即便你说了……”黛玉皱了皱眉,“娘说得对,你不可能说那些话。”
刚刚认识的时候,他们还不熟悉时,乔安何曾说过那样冒犯的话?没有,那时候他们年纪都小,但也是客客气气的,玩笑嬉闹都是后来熟悉以后了。即便玩笑嬉闹,乔安也不是那种没有分寸,会随意唐突冒犯的人。
她与贾宝玉又不熟,即便是开玩笑,他又凭什么同黛玉开玩笑?
“乔安就是乔安,乔安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咱们一起长大,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黛玉笃定道。
规矩礼数的话,黛玉在女学中听到的只有比乔安更多的,但赵老夫人不是个死板的人,她教她们守规矩,却也教她们不守规矩。
规矩礼数本就束缚女子,在外头她们生怕别人挑剔,谨言慎行,回到家里还如此,岂不是自己难为自己?自己私底下该自在时,就该随心所欲,不然人活着就如同泥塑木偶一般,还有什么趣味?
想到这里,黛玉看着乔安摇摇头,乔安自上学后,真是越来越太死板了,她得常与他说话,使他也学会随心所欲才好。
听了黛玉的话,乔安大受感动,正要开口,忽见黛玉摇头,乔安茫然道:“……怎么了?”
黛玉道:“我是在想,贾宝玉真讨人厌,以后不再见他才好。”
乔安无比赞同,用力点头:“是不见他的好,谁知道他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黛玉闷声道:“可不是我不想见就能不见的,我总不能再不往外祖母家里去了,两家既是亲戚,他也能来咱们家,真是避都避不开。”
乔安安慰她:“姨妈不是说了吗,她会去劝一劝老太太的,我看老太太也疼姨妈,许能听进去姨妈的话。”
在黛玉和贾宝玉之间,贾母毋庸置疑地偏向了贾宝玉,但面对贾敏时,贾母也露出了疼爱之意,虽然比不上对贾宝玉就是了。
这么一想,乔安又觉得他姨妈未免太乐观了,老太太未必会听她的劝告,她可能并不觉得自己溺爱贾宝玉。
黛玉显然也想到了此处,她更加郁闷了:“我觉得,外祖母并没有那么疼娘,至少没有娘说的那样好,你说,娘她晓得吗?”
贾敏对母亲的孺慕,他们都看在眼里,那时候他们都没有见过贾母,只会凭贾敏的话想象出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在乔安和黛玉心里,她必定是就像贾敏偏爱他们一般偏爱贾敏的。
事实击碎了他们的想象,他们与贾母之间隔了贾敏,并没什么深刻的情分,只是有些失望罢了。
可贾敏呢?听她今日的话,只将老太太的偏心归结于溺爱孙儿,她也不会将自己与一个孩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