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冷不丁受了宋锦绣三个头,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好孩子,使不得,快起来。”
这孩子都是公主之尊了。还能如此对待族亲长辈,真是至诚至善的好孩子。
里正媳妇拉着她的手,“二奶奶一定是上辈子积大德了,才让二奶奶遇上你这孩子。”
她是做梦也想不到,能得这认来的孙女这么大的济。
里正小眼睛眨呀眨,眼圈也是红红的,但他的身板挺得笔直,心底是满满的自豪。
他早就看出来了,这丫头不是池中物,原想着能借这丫头的光,给春生和秋生娶个媳妇就心满意足了,
没想到这丫头何止不是池中物,这就是他们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啊!他们整个宋家村都跟着得济了。
不,不止宋家村,丫头弄出来的曲辕犁可是全苍梧都得济了呢,怪不得皇上他老人家这么看重她,肯定是和自己一样,都看到了丫头的好。
里正顿时觉得,自己和没有谋面的皇上他老人家有了亲切感。
宋锦绣可不知道里正心里怎么想的,她看了一圈,和每个人都热情地打了招呼。
晚饭大家都没吃,都等着宋锦绣呢。
因为上午吃得好,晚上就是清粥小菜,好消化。
一起吃了饭,唠了会家常,张子涵说了老族长的嘱托,又给了她一篮子书信。
宋锦绣看到一篮子书信,通过张子涵的和众位婶子大娘你一嘴,我一嘴的叙说,很快,一个乡亲们争先恐后送书信的场景就出现在她的面前,同时让他想到了乡亲们当初给兄长捐款时的情景。
她和乡亲们的羁绊,也正是那一次的捐款开始的。那一次的捐款给她的不只是感激,更是促使她融入这个大家庭的动力。
老五爷和里正精神头很好,两人围着她絮絮叨叨,一遍又一遍给她说着做人的道理:
“孩子,你如今是公主之尊,可以说这官呢,你做到了最大的那个了。
那些当官的,将军们啊,有时候权力大了,就忘了本,翻云覆雨的不把人放在眼里。他们不知道,这样张扬,很容易引来灾祸。
所以,孩子啊,咱可不和他们学,咱要当个好官,咱还要学会藏拙。”
“就是,不是有句话叫太刚了容易折吗?咱不做刚,咱做水。”
“对对对,就像咱山里那溪水一样,遇到石头堵路,要学会拐个弯,有时候绕个路,反而能更快冲出另一条路来。也就是书上说的,柔中带刚,才能长久。”
“嗯,做事呢,要懂得方便别人,不跟人争短长。咱们老话说,能低头的人,才能抬头;能弯腰的人,才能挺直腰板;能柔软待人的人,才能显得有力量;能退一步的人,才能进一步……”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絮絮叨叨,宋锦绣知道,他们这是在教自己上善若水的道理。
初夏的夜晚,月朗星稀,皎洁的月光洒在屋内众人的脸上,那种幸福感溢满了整个空间。
宋锦绣实在不想打破这种氛围,特别是看到母亲和后爹抱着俩孩子幸福满满的笑脸。
这俩人分开月余,小别胜新婚,相看两不厌。
锦芳被婶子大娘们围在中间,和香草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询问着家乡小姐妹的信息。叽叽喳喳,笑声阵阵。
渣爹搬着小板凳就坐在自己身边,时不时地给她添茶倒水。
迎春十分不满:老爷咋抢俺的活?
宋锦绣自动忽视渣爹的光头,看着这幸福的画面,罢了,自己上前线的消息还是明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