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老皇帝打的是什么主意,恼怒之极,自然不会拦着儿媳妇做什么,甚至帮忙将国师府的消息封锁。
如此,外界无人知晓国师已经失踪,国师府看着还和原来一样,没什么变化。
宫里的老皇帝一直盼着国师赶紧给自己炼出长生丹,只要服下长生丹,不仅能长生不老,甚至还能治好中风之症。
可惜炼丹需要时间,他就算再期盼也只能忍耐着。
这日,三皇子来养心殿侍疾,顺便将朝堂的情况告诉老皇帝。
这是皇子唯一能光明正大来养心殿接触老皇帝的机会,毕竟作儿子的要侍疾,就算是元安长公主也不好阻拦。
“父皇,自从元安姑姑回归朝堂,朝堂上大半的人都倒戈向她,一个个都是软骨头,不堪大用,居然听令于一个女人……”
三皇子在老皇帝面前,痛斥那些倒戈的朝臣。
他就不明白了,那些臣子怎么就能忍受一个女人压在他们头上,居然还听她的命令,他们的文人风骨哪里去了?他们作为男人的骨气呢?
老皇帝掀起眼皮看他一眼,连和他说话都懒。
他知道自己这些儿子是什么德行,除了懿德太子尚有明君之质外,其他的不是蠢就是坏,没一个堪当大任。
正好他也没指望着这些儿子,如果他能长生,皇子想要多少就要多少,不喜欢的直接废掉就是,就连当年的懿德太子他都能狠心舍弃,何况是这些良莠不齐的。
三皇子是又蠢又坏的代表。
正是他蠢成这样,反倒被留下来,连老皇帝都没打算对他做什么,毕竟明面上,总要有个蠢的蹦跶吸引那些朝臣,好让他能看看有多少臣子是忠心于他的。
见老皇帝不为所动,三皇子有些急:“父皇,不能再这样下去,否则又要重复当年皇祖母在时的事……”
他一边说,一边打量老皇帝,知道老皇帝最不爱听这种话。
果然,就见原本面容平静的老皇帝沉下脸,目露厌恶之色。
没有一个帝王能忍受上头还有个摄政的皇太后。
当年老皇帝能顺利登基,是因为皇太后的支持,皇太后也趁机揽权,成为摄政太后,压在他头上十多年,让他恨之入骨。
不过,幸好皇太后死了,就连让皇太后寄予莫大希望的女儿成为他的手下败将,落魄地避居行宫。
三皇子在老皇帝面前说了不少元安长公主在朝堂上如何排除异己,安插自己的亲信,掌控朝堂之类的。
这一看就知道,她也想效仿当年的皇太后,当一名摄政的公主。
这怎么行?
三皇子已经将皇位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等老皇帝一去,他必然要登基的。
他可不想自己头顶上多个摄政公主,处处压自己一头,要像他父皇当年那般,憋屈地当个傀儡皇帝,只能在皇太后手底下讨生活。
这谁愿意?
老皇帝面无表情地看他,目露轻蔑之色。
等他得到长生丹,身体恢复后,元安长公主根本不足为虑。
当年他既然能打败她一次,日后自然也能!女人皆是妇人之仁,元安长公主正因为心不够硬,最后一败涂地。
◎劝说◎
三皇子从皇宫出来时,脸色不太好。
看到这一幕的人都在暗暗猜测,是不是老皇帝身体不好了?不过宫里也没什么消息出来,应该是没事的吧。
三皇子回到府里时,又发了一顿火。
他生气的当然是老皇帝的态度,这该死的老头子,明明都中风瘫痪在床,居然还防着他们这些儿子,宁愿让元安长公主掌权,让她将他们打压下去,也不肯明着支持他。
三皇子咬牙切齿,今儿他去宫里,原是想向老皇帝讨个主意,例如最好答应封他为太子,让他有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可以和元安长公主斗。
要不然,他还真斗不过这位姑母。
气完老皇帝的死性不改,三皇子又恨起元安长公主,明明都是个将死之人,怎么突然间就好了?
他恨声道:“早知道当初她避居在行宫时,就应该弄死她,以绝后患。”
一个被囚禁在行宫的病弱公主,想要除去她轻而易举。
他当时以为,元安长公主已是个废人,不足为虑,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朝堂上,和那些兄弟们斗。
谁会想到,一个命不久矣的公主居然能重回朝堂,而且身体看着完全无大碍,让人怀疑当初她生病是不是故意骗人的。
“应该不会。”幕僚说道,“圣人当初派去不少太医,每一个太医都说元安长公主病体沉疴,无法医治。”
就算元安长公主能收买几个太医,总不能所有的太医都收买了吧?
元安长公主可没这么大的本事。
三皇子拧起眉。
其实他也知道,元安长公主当年确实是病了,就算她不想病,圣人也会让她生病。
当年元安长公主那病十分蹊跷,后来她被囚禁在行宫,据说一直缠绵病榻,时好时坏。后来他从母妃那里偶然得知,原来是元安长公主喝的药中,长年被人下了与之相左的药,就算是良药也会变成毒药,一直侵蚀她的身体,只怕活不了几年。
能神不知鬼不觉做这种事的,也只有宫里的那位。
三皇子还是觉得不对,“你们说,元安姑母这病怎么突然间就好了?而且看着好像还变年轻,不会是寻到什么仙丹之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