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想法,若是换一个太子,换一个君王,那或许很难实现。
可对于立志做明君,就连魏征的劝谏,那都能够容忍的李世民来说。
对于手握着数不清的,有关于发展民生科技知识的李承乾来说,却并不是很难。
或许是之前的一番控诉起了作用,李世民不但没让李纲继续做儿子的老师,还封了房玄龄为太子老师。
当然,有鉴于这位老师的繁忙程度,其实就只是个挂名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这也足以看出李世民对于太子的看重。
毕竟原历史中,因为李承乾那一系列骚操作,而导致百官不满,太子之位岌岌可危时。
李世民就是启用了房玄龄做太子老师,来试图稳定太子的地位。
当朝的丞相,百官之首,做太子的老师,可见那个时候的李世民,其实从本心来说还是不想废太子的。
只是可惜,那个时候原身已经被残疾,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弄得有些崩溃了,李世民再做这些,便显得于事无补。
因为突厥进犯长安的事,李世民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一头扎进了朝政之中。
再加上李承乾对其偏心的控诉,让李世民对大儿子的管控,也稍稍的松了一些。
李承乾每日里就是读书习武,并没像是原身一样,稍稍出格点的行动,都要被人劝谏,好去李世民那里讨赏。
而趁着这段空闲时间,李承乾也好好的整顿了一下自已的东宫。
相比于原本作为秦王府的嫡长子,作为太子的李承乾,东宫需要添置的人,要比之前多得多。
之前的下人全都调了过来,也难以填充到整个东宫,自然不可避免的进了许多新人。
这些新人有不少别人安置过来的眼线,对此,李承乾自然需要时间处理。
不说是把整个东宫布置得跟铁通一样,水泼不进的,起码也要知道谁是谁的眼线才是。
刷选亲信,清除眼线,这都是李承乾做惯了的事了,再加上银钱开道,一切自然进行的更是极为顺利。
等李世民终于缓过一口气,有时间去询问太子功课的时候,李承乾已经将整个东宫都清理了一遍。
除了皇上安排过来的眼线还留着之外,其他人的安插过来的,都被李承乾给清了出去。
作为太子,李承乾的功课也很是繁忙,上午习文,下午学武,安排的满满当当。
不过李世民虽然也是鸡娃高手,但相比于明朝和清朝。
那连休息时间,一连都只给那么十几天的苦闷皇子生涯,还是要好上一些的。
起码还有闲暇,可以欣赏字画,和出宫游玩的时间。
虽然被立为了太子,李承乾与其他皇子们,读书的地方都被分开了。
但李宽这个弟弟,还是只要一有空闲,便跑来东宫。
李世民宣李承乾去立政殿,想要给其安排伴读的时候,李宽正好在李承乾这,让兄长指导功课。
因为国事千头万绪,就连李承乾都一连半个多月,没瞧见李世民,更何况是李宽这个存在感不高的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