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心想自己不该说这个的,转移话题道:“大米刚刚跟我说……”
两个人边说话,边肩并肩往外走。
禾儿把门锁好,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上头,说:“魏浩然可不行。”
他们一致都觉得不大好。
哪怕是朋友没得做,都得“多管闲事”。
禾儿当即应下来,说:“我晚上就去问问吧。”
毕竟宜早不宜迟,只是她这几天不在,肯定得先去单位看看什么情况的。
培训班是大事没有,暑假招生进行得有条不紊,以前大家都是上少年宫,但那儿有个缺点,虽然不收费,可是一个班的学生太多。
有条件的人家,总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甚至有人来打听,这儿教不教特长,什么美术、乐器的。
只要有人想学,培训班就能把课开起来。
他们前期都是这样的,哪怕一个班只有两个学生都开课,要紧是口碑先做起来,之后的再徐徐图之。
现在一切事情几乎都在正轨上,禾儿操心的就是自己那些复习材料的事情,琢磨着要不去上杜鹃那里去一趟,看看这次高考成绩究竟会怎么样。
也不单是为宣传有没有效,她虽然在不错的家庭里长大,从小衣食无忧,但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总想着用有限的力量,为社会也创造出一些价值。
贫困地区的各项资源都很紧缺,肯读书的人更少,要是一个地方能多出两个大学生,稍微有点条件的家长看到希望,也会更愿意供孩子上学。
或许若干年后,里面也会有人像杜鹃一样,回到家乡做建设。
杜鹃出考卷拿到的那点钱,全用来买猪崽,什么经济专业的知识都抛之脑后,倒是用来研究母猪的生产育,深感自己当年报错志愿。
其实她报的就是农业类专业,不过成绩太好,名校都有权利调档案,直接就把她挪到经管去了。
结果到最后,还是养猪。
可不容易,几个同学能给她弄点资源都帮上。
这个想办法批饲料,那个想办法介绍专业饲养员。
可以说既是同学,将来可见也是人脉,眼下社会就是这样,光凭一个人干不成什么大事,但这也是好事,又不是以权谋私。
杜鹃心里是感激的,时不时来信汇报猪崽们的近况。
哪头猪有几斤几两重,禾儿现在是都了如指掌,好像是自己养的一样。
学生也都是她的心血,看着教室里还有几天要参加考试的脑袋们,就有一种嫩芽要出土的喜悦感,成就十足。
禾儿只要往后门一站,学生们就会警惕起来,跟在学校里老师在窗外差不多,实在是她的威慑力太强。
毕竟成绩好的人,在他们面前比老师好像更是权威。
可以说,她就是培训班的金字招牌,闪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