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先的心里一直有个念头在盘旋——开药店。这个想法最初是在一次饭局上听到的。那天,几个老板围坐在酒桌旁,推杯换盏间,有人随口提了一句:“现在开药店挺赚钱的,尤其是连锁药店,市场需求大,利润也高。”这句话像一颗种子,悄然在邓启先的心里生根发芽。
经过实地调查,邓启先对玉城市的药店分布密度和规模有了初步认识,脑子里不停地盘算着如何落实投资。开酒店的成功让他尝到了甜头,也让他对新的投资充满了信心。他想着,如果能开一家连锁药店,不仅能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还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现金流。不过未知的风险也时刻提醒他,不能头脑发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青青河边草的意见很值得参考。一步步来吧,首先要开股东大会,取得共识再作下一步决定。
过完年,邓启先便召集了几位股东开会。会议室里,他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有个想法,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最近我了解到,开药店的市场前景不错,尤其是连锁药店,利润空间很大。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机会,或许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股东们早有耳闻,大家都对开药店抱有希望,只是不知如何入手,只能沉默以对。会议室里开始云遮雾绕,不一会就一室氤氲。温柏励吸了一会烟,手指有节奏地轻敲桌面,半晌后,语带谨慎地说:“开药店确实是个不错的方向,但隔行如隔山,我们对医药行业并不熟悉,贸然进入可能会有风险。”
邓启先点点头,表示理解:“确实,医药行业的门槛比较高,但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优势。我们在酒店管理上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王家发插话道:“邓老弟,你的想法我们都支持,但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详细的计划。毕竟,开药店不仅仅是租个店面、进点货那么简单,还需要办理各种许可证,招聘专业人才,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邓启先笑了笑,说道:“这些我都考虑过了。我们可以先从小规模做起,开一家试点店,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扩大。至于许可证和人才问题,我已经让人去打听相关的政策和资源了。”
会议结束后,邓启先的心情并没有完全放松。他知道,开药店的决定虽然得到了股东们的支持,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需要找到一个懂行的人来帮他管理这个新项目,而这个人选,他一时还没有头绪。
几天后,邓启先在一次商务宴会上偶然遇到了一位老朋友——叶桂。叶桂是医药行业的资深人士,曾经在一家大型连锁药店担任高管。两人聊起开药店的想法时,叶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邓总,你的想法很有前瞻性。”叶桂说道,“现在医药行业确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连锁药店,如果能做好品牌和服务的差异化,市场潜力非常大。”
邓启先眼前一亮,连忙问道:“叶总,你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如果你能来帮我们管理这个项目,我相信成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叶桂笑了笑,说道:“邓总,你太抬举我了。不过,我确实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如果您不嫌弃,我可以帮你做一些前期的规划和筹备工作。”
邓启先大喜过望,连忙握住叶桂的手:“太好了!有您的加入,我们的项目一定会事半功倍。”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邓启先和叶桂一起忙碌起来。他们先是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专门负责药店的运营。随后,他们开始选址、招聘员工、办理各种许可证。邓启先还特意去考察了几家成功的连锁药店,学习他们的管理模式和经验。
终于,第一家试点店在市中心的一条繁华街道上开业了。开业当天,店里人头攒动,顾客络绎不绝。邓启先站在店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顾客,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晚上,邓启先和叶桂一起坐在办公室里,回顾这一天的成果。叶桂笑着说道:“邓总,今天的营业额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邓启先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要加快步伐,争取在一年内开出十家分店。”
叶桂举起酒杯,说道:“为了我们的成功,干杯!”
邓启先也举起酒杯,笑着说道:“干杯!”
邓启先与叶桂在办公室里小酌几杯,酒香微醺,气氛轻松而融洽。两人举杯相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为这段日子紧绷的神经松绑。邓启先抿了一口酒,脸上浮现出几分笑意,心中却感慨万千。涉足医药行业,这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让他仿佛回到了当年初创三巢公司时的情景——那种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
然而,与当年不同的是,如今的邓启先已不再是单枪匹马。手头的资金充裕,融资渠道畅通,更重要的是,他身边聚集了一批能人志士。这些人各有所长,为他分担了许多压力。邓启先深知,干事业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这些得力助手,他只需把握大方向,做出关键决策,其余的事自然有人去落实。这种前所未有的能量感,让他既感到欣慰,又倍感责任重大。
尽管如此,压力并未因此减轻。毕竟,这么多人跟着他,如何掌好舵,让这艘大船行稳致远,成了他每天必须面对的课题。每一步都如临深渊,丝毫不敢懈怠。所幸,付出终有回报,药店的顺利开业让他心中大石落地。他甚至暗自思忖,回去得好好拜拜关老爷,感谢神明保佑,又让他干成了一件大事。想到这里,他不禁自嘲地笑了笑——做生意以来,自己似乎越来越迷信了,或许这也是老板们的通病吧。
回到家时,邓启先的脸上依然挂着喜色。茵茵一进门,便看到他满面春风的样子,忍不住笑道:“不用猜,药店已经开业了吧?”邓启先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是啊,总算不负众望。不过,咱们还得再接再厉,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茵茵走上前,轻搂了一下他,柔声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家里有我呢,你放心。”
邓启先握住茵茵的手,心中一阵温暖。他知道,无论事业如何起伏,家始终是他最坚实的后盾。而此刻,药店的顺利开业,不仅是他事业的新起点,更是他与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
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药店的顺利开业让邓启先心中稍感宽慰,然而,还未等他完全放松,酒店那边却传来了坏消息——订餐数量锐减,生意突然萧条。这一变化来得毫无预兆,厨师没换,服务质量也没变,甚至连菜单和价格都一如既往,可顾客却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
邓启先心中疑惑重重,立刻召集了酒店的股东和管理层开会,希望能集思广益,找到问题的根源。会议室内,气氛凝重,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易开口。温柏励率先发言,语气中带着几分焦虑:“我觉得可能是市场环境变了,最近周边新开了几家高档餐厅,抢走了我们的客源。”王家发则摇了摇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倒觉得不是竞争对手的问题,而是酒店的新鲜感过去了,食客转移阵地,应该更换厨师。”
李福生是酒店行业的老戏骨,经验丰富,平日里大家都对他颇为敬重。然而,这次他却显得有些沉默,眉头紧锁,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过了片刻,他才缓缓开口:“我也说不上来具体原因,但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顾客的流失往往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我们得从细节入手,仔细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