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经验老到辛幼安
按照大燕朝的规定,一县之地若千户,则设立县令、县尉、主簿三个职位。
又因为大燕朝重文抑武,所以县尉的主要权利还是集中在县令与主簿二人手中,这也就导致了县尉空有职位,却无甚权力。
同时大燕朝还有一个规定,但凡地方长官,小到县令,大到知府、知州,任期都只有三年,三年后就会调离岗位,这也就导致了地方长官往往刚捋顺了治地的政务就要离开,而继任者又极大可能会推翻上一任的政令。
时间久了,这些一把手也就懒得再折腾,混满三年就走人,二把手则不会受到三年调令的影响,地区的实权也就渐渐的落入了这批人手中,除非升官。
但很多地区的二把手并不想升官,因为若是没有门路,官职再升也就那样,倒不如当个二把手,在地方上狠狠的捞钱。
北庄县的主簿已经在任过八年,县令则是今年刚刚调来,二人官职虽然有高低,但轮话语权,主簿才是北庄县真正的主人。
陈庸揉了揉额头:“这倒是有些麻烦。”
张冲接着说道:“这还不是最麻烦的。”
“曾主簿看上的可不是沉烟坊的那批布料,他想要的是不弃先生掌握的混色与印染技术。”
陈庸猛的攥紧拳头。
主簿大人的胃口还真是不小啊。
“这是你猜的,还是确有证据?”一直没开口的辛幼安,忽然问了一句。
张冲脸色微微一变,道:“负责保护曾主簿的衙役,是我的表弟。这些话是他听到,又转述给我的。”
辛幼安嗯了一声,又进入了老僧入定的状态。
但这番对话,却让陈庸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不得不讲,辛帅跟朝堂那些老油条打交道多年,看问题的角度是真的很刁钻,简单的一个问题,就直接点出了这件事儿的真正核心。
按照陈达的说法,土匪劫道来的及其的迅猛,车队的人瞬间死伤大半,剩下的人都疲于奔命,根本没有精力去报官。而五垭口离县城还有十里的路程,张冲出现的时机却恰到好处。
而现在张冲又直言不讳的告诉陈庸幕后主使的身份,很明显就是帮着曾主簿来传话的。
若不是辛幼安点了一下,陈庸还真没想到这一层。
“我若是不肯给,曾主簿会如何对我?让土匪继续劫掠,还是动用手中的权力,迫使我交出来?”陈庸问道。
张冲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辛幼安,心道,曾主簿要是知道辛帅在你家做客,肯定不会出此昏招。
“这我就不好说了。”张冲咽了咽口水,道:“不弃先生,我就先告辞了。”
陈庸仅仅是颔,并没起身相送。
之前还想着给他十两银子当做酬谢,现在知道了这家伙的真实目的,这钱自然就省下来了。
辛幼安吩咐身边的年轻人:“去,跟那家伙说一声,回到县衙别乱讲话。”
年轻人点了点头,一溜烟跑出去。
张冲本来还打算回去之后就把这件事儿跟曾主簿汇报,哪成想辛帅心思如此缜密,把他的这个行为给扼杀了。
回县城的路上,张冲就一直在琢磨辛帅这番交代背后的深意。
想着想着,忽然就笑了出来。
不管辛帅后续会做什么,曾主簿倒霉是肯定的,而自己看似是县衙三巨头之一,但实际上就是个跑腿打杂的人,没什么存在感。
曾主簿倒霉,县令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到时候自己只要站队正确,搞不好就能从县尉变成主簿,官升一级,能搂的钱就更多了。
张冲心情大好,双腿一夹马腹,直接在小道上驰骋起来。
另一边,辛幼安问陈庸:“这件事儿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