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所谓的交税粮。
而明代初期,官员们的工资并不是放银子和铜钱。
朱元璋采取直接放粮食的方法,来给官员门放工资。
(后期掺杂了一部分的丝绸,木炭等实物作为工资,而到了后来,直接用明朝的交子(也就是经常大幅度贬值的纸币),如此一来,本就俸禄低廉的明朝官员。
还面临着工资不足额放的情况)
张丹青一脸兴趣勃勃的背着手,跟在知州戴有德身后。
饶有兴趣的看着百姓们交公粮的情况。
走在最前头的那个老农,辛辛苦苦的哼哧哼哧挑着粮食,重压之下,腿部青筋像蚯蚓一般的明显。
走到官府装粮的铜斛(铜斗)面前。
把粮食小心翼翼的倒进铜斛。
忽然。
角落里一个衙役,几乎是像一头疯牛一样红着眼睛,猛的冲刺跑来。
对着那老农面前的铜斛,便是狠狠一脚。
奋力一踢之下。
装满粮食的铜斛,顿时便在原地晃了一晃。
堆起尖儿的粮食,顿时洒了一地都是。
立马就有几个眼疾手快的民壮,很是配合的拿着升斗之类的东西将粮食扫走。
和一旁交粮的老农,则是一脸垂头丧气的,不敢言语。
见一旁的张丹青,看的迷惑不已。
知州戴有德呵呵一笑,轻轻拍了拍他手臂,耐心的给他讲解了起来。
原来!
衙门的衙役和民壮,这个动作叫做“踢斛淋尖!”
淋尖踢斛,又称为“脚踢淋尖”,斛,是一种计量容器,是朝廷收缴老百姓上交的粮食时所使用的工具。
当老百姓上交粮食给国家时,先要将粮食倒入斛内,一方面是检查粮食的质量,另一方面则用来计量,按照惯例,粮食要高过斛口,呈圆锥形尖状,这时,官员们搞创收、考验他们技术的时候就到了。
“淋尖踢斛”的具体操作方法是这样的:
当交粮的百姓将粮食装满斛后,收粮的官员(或者衙役)往往都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斛上踢上一脚。
必须要保证斛不能倒,可斛虽不倒,但一脚下去,高过斛口的那部分粮食就会洒下来,而交粮的百姓是不允许去回收这部分粮食的。
因为,这部分粮食将算作是运输和保管途中的损耗而被收走。
(粮食运输和储存,有损耗很正常吧?)
斛中所剩的粮食才算是老百姓真正上交的数量,百姓们往往都会因为官员们的这一脚而无形当中要多交不少粮食,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而被官员们踢下来的那部分粮食,他们自然是不会上交国家的,这部分粮食都被他们据为己有了。
久而久之,“淋尖踢斛”也成为了大明官员捞取外快的一种半公开的重要手段。
正因为“淋尖踢斛”是大明官员们捞取外快的重要手段。
因此,每当老百姓上交粮食的这天,收粮的官员们都会将自己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并且有些官员还会让衙役门专门训练。(比如说踢树和踢墙)
只为在收粮食时拼命踹上一脚。
毕竟,在工资那么低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大鱼大肉,还是吃糠咽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完全就取决于那一脚的成果,不拼命才怪!
实际上,不论历朝历代,任何一行或多或少都是有这样那样的潜规则的,“淋尖踢斛”也不例外。
它最大的一个潜规则就是:甭管收粮的官员一脚下去收获有多大,但一斛都只踢一脚。
这是这个行当大家心有灵犀共同遵守的一个准则。
其实,这也好理解,毕竟,官员们大都饱读诗书之辈,都还是要讲点风度、要点面子,那一脚就够难为情的了,要不是朝廷的工资满足不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鬼才去用这种下作的手段去捞取外快!
(很多官员不要脸,直接让身强力壮的衙役上阵)
毕竟大明朝的官员,工资实在是太太太太低了。
而且官员们的俸禄,还要聘请一大堆的师爷和长随等等。
以及衙门的迎送往来。
因此,为了那一脚能够有大收获,官员们往往没事都会对着树、墙等,刻苦训练踢斛本领,力求练到快、稳、准、狠,以期在实战中取得丰硕战果。
“淋尖踢斛”本质上就是大明官员变相贪污的一种手段。
(这事,张居正也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