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子挎着篮子来寺院里,讨要槐花,装上一大篮子回家,让妈妈和着面,多倒一些豆油,再放一些盐,蒸着吃。小英子妈怀孕了,很能吃,家里每顿都吃的干干净净的,再过半个月榆树也开化了,大家接着吃榆树钱子。
到了五月六月,油菜小麦等开始收割,这里的人们开始忙起了,一家人忙得不可开交。在这之前,赵鹏忙了好一阵,帮着赵家坳的人修理各种劳动工具,牛晓贵帮着打下手,渐渐地也学会了淬火和打造一些简单的工具。
在收获季节,寺院里除了老和尚,包括方丈,都要出去,给当地需要帮助的人家劳动。
牛晓贵当然选择小英子家,小英子她妈怀孕了,身子不方便。
傍晚,牛晓贵牵着水牛,小英子骑着水妞,两人一边说话一边放牛。
晚上,他们一起看场。并肩坐在石磙子上,听青蛙咕咕,听夏虫低吟,看萤火虫飞来飞去,小英子就拿来一个口袋,捉了许多,结果,第二天都闷死了。
放到打谷场上的油菜,要晒干,敲打出油菜籽,装进袋子里,背到家里。
干活时间久了,小英子觉得枯燥,让牛晓贵唱歌给小英子听,可是牛晓贵不会唱歌,只好唱师父交给他的佛经,牛晓贵的歌声悠扬动听,大家不明白他唱的什么,都夸他唱的真好听!
秋天里,牛晓贵到小英子家里帮着掰玉米,掰累了,两人坐在地上聊天,小英子看着牛晓贵说:“你什么时候剃成光头?”
牛晓贵地说:“就这一阵了。”
小英子有些可惜地说:“怎么不早点?”
牛晓贵说:“迟点早点没有什么?”
小英子说:“要是你现在变成了和尚头,我就可以用玉米敲你的秃瓢。听听有没有木鱼出的声音好听。”说完小英子咯咯地笑了起来,牛晓贵摸着自己的脑袋也尴尬地笑了。
十月天里,牛晓贵到二十多里外的光明寺剃度。
前一天,牛晓贵和小英子爬到寺院东边的一个大榆树上。“你真的要去烧戒疤呀?”小英子问,
“真的。”牛晓贵回答,
小英子说:“好好的脑门上烧十二个洞,那不疼死啦?”
牛晓贵说:“不受戒不行,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小英子说:“什么野的,家的,不都是和尚吗?”
牛晓贵说:“师父讲了,一行有一行的规矩,当和尚就要有和尚的样子。而且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化斋,遇到寺院,到里面吃住不要钱。”
小英子说:“这样好啊!白吃白住?”
牛晓贵点点头,小英子说:“那你就剃度吧。”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小英子说:“我要回家了,我妈快生了,身子不方便。”
牛晓贵书:“那你回去吧!”
过了几天,小英子再到明山寺的时候,
一眼便看到了牛晓贵,她围着牛晓贵转了一圈,用手掌摩挲着牛晓贵的脑袋说:“低头。”
牛晓贵低下头,小英子凑近牛晓贵的脑袋仔细地看看说:“一共十二疤,不错的,”
牛晓贵问小英子说:“你觉得我怎么样?”
小英子说:“还行,成了和尚也不丑。”
牛晓贵开心地说:“那就好。”
到了十一月,小英子妈妈给小英子生下一个弟弟,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对小英子和牛晓贵来说,却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有了这个小弟弟,小英子很少有时间再到寺院里来,也好像一下长大了,家里把许多事情交给小英子做。
牛晓贵倒是经常往小英子家里跑,给小英子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