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已經對朝廷徹底失望,如果不是南宇答應將西北作為封地賜予我,我是不會答應他請求的。
如今蠻夷人大舉進攻,估計用不了多久,南疆那邊也會出兵,到時候大順朝就會出現腹背受敵的狀態。
我墨家從父輩開始便承擔起了保衛國土的職責,雖然我們已經對朝廷徹底寒了心,可遇到這種事情,仍舊無法做到坐視不理。
與其像二哥與三哥這樣,帶著頭悄悄埋伏起來攻打蠻夷人,還不如堂堂正正的站出來。
尤其是西北這片封地,表面上看,西北是大順最貧瘠的地區,可今年秋收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們種植的糧食都是高產,而且冉冉手中還有很多賺錢的法子。
若不是有皇后一黨對墨家虎視眈眈,讓我們無法安寧,恐怕咱們手中已經形成了很多賺錢的產業。
所謂樹大招風的道理人人皆知,我們光有能力和頭腦,因為營生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不值得,如果有這個王位和封地在身就不一樣了。
我們可以光明正大的發展產業,更可以光明正大的養兵。
尤其是父親和各位兄長死而復生的事情也不用再去隱瞞誰。」
總之,墨玖曄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當這個擁有封地的鎮西王只有好處沒有弊端。
二哥與三哥本來就不反對墨玖曄做的決定,聽他這樣一說更是讚許有加。
「九弟,還是你們兩口子心思縝密,能把事情利弊分析得如此透徹。」三哥毫不掩飾自己心中對九弟夫妻倆的讚許。
這個決定能被家人支持,是墨玖曄意料之中的事情,他講了這麼多,只是想讓他們知道,他並不是獨斷專行不和大家商量就應下此事。
在這裡遇到了兩位兄長,墨玖曄與赫知冉根本不用再深入邊關去打聽戰事的情況,兩位兄長應該早就調查清楚。
蠻夷人的十萬大軍已經在半個月以前就駐紮在邊關附近,不知道什麼原因,竟然遲遲沒有大規模的進攻。
不過他們也不是完全沒有行動,只不過都是小範圍的騷擾。
雖說是騷擾,可畢竟人數擺在那裡,大順守護邊關的將士只有兩萬,單憑這人數上就被人家碾壓。
如今蠻夷人還沒有攻打進大順,但多番騷擾也令大順將士死傷無數。
就因為這樣,墨家兩兄弟才會帶著人埋伏在此,而且二哥已經悄悄去打探過蠻夷那邊的消息。
蠻夷沒有大舉進攻的原因竟然是糧草不足。
不過想想也不奇怪,西北耕地貧瘠,蠻夷更是不如,自然不會有什麼存糧,若不是這樣的話,蠻夷的百姓也不至於拉幫結夥的來大順搶劫。
幸好今年老天爺還算賞臉,風調雨順的度過一年。
而且這個時候正是莊稼收割的時節,毫無疑問的,蠻夷人是打算等糧食收割以後,籌備好一起送到邊關,待將士們吃飽就向大順開戰。
就因為這樣,他們西境領有了向朝廷申請援兵的時間。
只是,西境到京城路途遙遠,估計送信的人這會兒剛剛抵達。
幸虧有小白帶信過去,否則,順武帝那裡即便近日接到消息,也會打他個措手不及。
了解清楚了這裡的情況,墨玖曄與赫知冉也沒有久留的打算。
畢竟他們這次趕回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接朝廷的封王聖旨。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蠻夷那邊雖然還沒有大舉進攻的打算,但這種事情也無法預估時間,萬一今天人家糧草就到了,豈不是立刻會出兵?
以西境那些守衛的力量,恐怕根本阻擋不住蠻夷人的大舉入侵,二哥和三哥帶人留在這裡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551章還真是長大翅膀硬了
墨玖曄向兩位兄長道別,帶著赫知冉直奔西嶺村。
回到家裡,剛剛的話自然要清清楚楚和家人再次解釋一番。
果然如同墨玖曄預料的那般,家人對他的做法無一人反對。
尤其是墨勍,為朝廷效忠了大半輩子,因為墨家遭受的不白之冤失望是失望,但那顆想要報效朝廷的心始終沒有終止過。
原本想著,一家人能夠團團圓圓也是好的,什麼功名利祿都是虛的。
但自從有了柱兒後,他的那顆心就有些動搖了。
畢竟是老一輩人的思想在身,他總覺得墨家的後代,尤其是他的長孫,不應該就這樣默默無聞下去。
現在好了,墨玖曄答應南宇做這個鎮西王,不但世襲罔替還有封地。
對於墨勍來說簡直就是兩全其美。
他們一家人不但能繼續團團圓圓生活在西北,柱兒將來的爵位也有了安排。
同樣的,墨老夫人雖然沒有墨勍想的那麼多,一心就想著她的寶貝孫兒將來能子承父業,這也算是一份不小的榮耀。
嫂嫂們更是高興,一方面高興墨家平反了罪名,以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找機會回京探望父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女人家的那一點兒小小的虛榮心。
如果墨玖曄沒有被封王,即便是墨家的罪名被平反,她們回到娘家也是平民的身份。
家中庶子庶女多的,本來從小就妒忌她們,平民的身份出現,豈不是給人家嘲笑的藉口。
如今就不一樣了,她們擔憂的這些事情全部迎刃而解。
總之,赫知冉提醒墨玖曄做的這個決定,算是取悅了墨家所有人。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