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大人请至厢房用茶歇息。
下面是谈话的顺序名单:
第一位,王祥王大人;
丁大人,您是下一位;
第三位,乃是曾英曾将军……
……
崇祯十五年七月十三日,大明朝历史上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
这日,蜀世子朱平槿在眉州城外的灵岩寺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与众多蜀军旧将逐一谈话,一直持续到当日深夜。
因为是单独谈话,故而谈话内容外人无从得知。
后据随侍太监张维的记叙,从禅房走出来的将领们神『色』各异:或兴奋,或沮丧,或眉开眼笑,或凝重愁苦。但无一例外的,是人人手脚铿锵,仿佛大战在即。
两天之后,护国军的围城部队在炮兵第一团五十四门十五斤中型榴弹炮的支援下,开始了对眉州城的总攻。
护国军水师第一大队五艘新型的蜈蚣三型桨帆战舰也以舰上的十门十五斤舰炮向眉州东门开火。
在震天的炮火声与喊杀声中,护国军第十一团的部队率先登城,在眉州北门城墙上竖起了护国军红艳艳的军旗。
与此同时,城内部分民团在眉州贡生王源长、生员兰灿(注一)、混名铁脚板的义民陈登皞等人的率领下突然反水,向眉州逆反分子的大本营——州衙展开了进攻。
成千上万的护国军将士呐喊着,如同起伏的海『潮』奔涌向前,从亲临城下督战的蜀世子朱平槿身边掠过,从眉州的四个城门涌入,把象征胜利的旗帜『插』到了城楼的最高处。
然而,逆反势力永远不会自甘灭亡,他们一定会做困兽之斗,甚至不惜押上万千百姓的『性』命为赌注。
突如其来的大火从州衙开始,迅向四周的民宅蔓延。
似火的骄阳下,升腾的火焰像贪食的饕鬄一般吞噬了一间又一间宅子,很快席卷全城。
进城部队手里是刀枪火铳,不是水桶笤帚,对扑面而来的火焰完全束手无策。正当将士们在火墙前进退维谷之时,世子旨意及时传来:
全军立即后撤至城外环形防线,严防敌人趁『乱』逃脱。起义部队和逃难百姓一并撤出,甄别后到指定地域修整待命。
眉州大火烧了整整一天。
当夜幕降临时,满城的火焰映红了低垂的铅云。高大的城墙在明亮的背景中,呈现出一种肃穆的黑『色』,好似墓园的石碑。
第二日黎明时分,一场磅礴大雨从天而降,瞬间又雨停云开,『露』出了太阳的笑容。
攻城总指挥刘镇藩急报,眉州城里的建筑『荡』然无存,全部化作了灰烬,包括最负盛名的三苏祠。城内没有现任何活人,推测无人幸存。即便是城内的池塘也被高温烤沸,煮熟了里面一切逃难的生物。
然而刘镇藩的急报刚走,警卫团的奏报便到。
在城内某处水井中现一个木制脚盆。脚盆里有一名不满月的新生儿。此婴儿虽然黑烟铺面,但试其口鼻,尚有一丝气息。
朱平槿连忙口谕,将婴儿送军医院抢救。之后,他拒绝了复兴报族兄的独家采访,打马来到环城土堤之上。
在那里,破山和尚已经领着许多僧徒信众,面对光秃秃的城垣,摆开摊子做起了度法事。
一名死活不知的婴儿,见证了眉州城这个名震中华的文萃之乡,见证了这个蜀地新政反对势力的大本营,就这样以一种自我毁灭的惨烈方式,成就了蜀世子朱平槿对蜀地的彻底统一。
七月十六日清晨,就在眉州城余烬未熄之时,蜀世子颁下令旨:
城下诸军整编,组建若干护国军旅级单位。
注一:王源长和兰灿有史料记载为新津人,这里剧情需要,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