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不到明君赏识,没意思!朝廷信重宦官而防备武将,没意思!没能够名留青史,反倒是成了跟安禄山差不多的大唐叛将,更是没意思……
仆固怀恩大手一抬就擦去自己眼角处的泪水,随即粗声将亲卫喊上前来,掷地有声的言道。
“你们去跟郭子仪将军禀报,就说我仆固怀恩愿意投降,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可以将我仆固怀恩诛杀,请不要追究我亲人家属和所有被我蒙骗的将士们的过错。”
“若是郭将军同意,那我仆固怀恩愿意自刎谢罪!”
仆固怀恩此话一出,众多帐前亲卫当即泪流满面的喊了一声‘将军’,同时还有人劝将军不要如此消极,万一郭子仪将军愿意帮一下忙呢!
但仆固怀恩早就是看透大唐盛世已然逝去,便是大唐民心可用,大唐将士忠心依旧,可皇帝不行,那就是跟宋朝的情况差不多。
——而且大唐此时的情况说不定比宋朝还要糟糕,毕竟宋朝信任的是文臣而不是武将,而大唐信任的却是宦官而不是武将和文臣。
——若要跟那些不择手段心肠歹毒无恶不作的宦官相比,宋朝的文臣都要显得好上许多。
仆固怀恩露出一抹苦笑,还是摇头,坚决的让亲卫去办这件事。
“我一人死不足惜,只希望能给你们换回一条活路……”
亲卫无奈之下,只得领命而去。
没过多久,亲卫就带着郭子仪将军的亲笔密信回来,而信中只有一行字:
——大唐失了太宗,但仍有小太宗,怀恩,你要相信大唐。
仆固怀恩看着这一行字,说实话他眼里只看到了‘太宗’一字,但最后沉默许久的仆固怀恩,还是选择了投降。
——他还是想要再赌一把,即便是会再输一次。
——可这是大唐啊!
——这可是无数人心心念念寤寐思服的盛世大唐啊!
·
在叛乱完全平息之后,李世民就把每一位功臣都论功行赏,还将这因为一场安史之乱而硝烟四起的各地方官职和镇守之人都给逐一安排好。
当然还有中央要用什么人,那也得李世民亲自来选人重用。
而在李世民每一个人都拉着述说衷肠之后,那就是大家都对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甚是珍惜,皆是一副‘我要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模样。
不过其中就算是有不够忠心的臣子,李世民也是不怕的。
毕竟就算是贞观年间最硬的骨头——突厥王都能被他打败擒到长安来跳舞,这点收服手下的信心和能力他还是有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李世民自身有本事,就算底下臣子闯下多大的祸,他都能完全解决。
于是才会是这一副有恃无恐的矜贵模样。
——这哪里能抵挡得住?!
反正青龙就是抵挡不住,直呼这种遇到明君,然后什么都不用干就能躺着把香喷喷的软饭吃下去的感觉真好!
至于那听到叛乱已经平息,而新帝李亨还要返回长安的李隆基,那简直就跟是要亲自扛着马车赶回来。
不过是想要赶回来做皇帝还是太上皇,那就不好说了。
但在新帝根本不鸟他的迎驾暗示之后,李隆基当场就急了,也顾不上再用孝道去拿捏新帝,就急急忙忙的带着残兵残将赶回了长安。
可李隆基根本就猜不到新帝的为人处事,因为就在他要回到长安时,新帝就带着文武大臣浩浩荡荡的去哭昭陵!
哭、昭、陵!
刚刚赶回到长安的李隆基:“???”
“!!!”
——李亨你这个王八蛋到底是在做什么?这根本就是去找太宗皇帝告状的吧?
——还有这是威胁吗?这完全就算威胁啊!
李隆基恼羞成怒到原地跳脚,只不过因为年老体衰跳不起来,反倒是突然就有了一点点因为行途奔波和心情起伏过大而导致的轻微中风现象。
当李隆基知道新帝居然胆大包天的去昭陵哭诉,同时还带着一长篇在叛乱制作战死的将士名单和以新帝名义所下的罪己诏。
——从大唐子民看来,这就是皇帝陛下爱国爱民的体现,但从李隆基角度来看,那简直就是在揭他的旧伤疤!
——说是什么罪己诏,那天宝年号就是从头到尾的出现,现在的新帝当时的太子在做什么?完全就是什么都没能做。
——而没能做的原因也很明显,那就是被太上皇,即李隆基本人猜忌排斥。
大唐的父慈子孝和兄友弟恭都是出了名的,连平民百姓都是清楚得不行。
毕竟吃李唐皇室的瓜,那可就是人之本能了。
更别说这瓜还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成熟,还直接送到他们嘴边,这不吃上几口就真的不礼貌了!
反正上到文武百官,下到平民百姓,有点脑子都都知道皇帝陛下这是在针对谁,又是在对谁阴阳怪气。
但说实话因为自己本身都是这场叛乱的受害者,那肯定就是帮着皇帝陛下一起谴责太上皇。
百姓的想法很是朴实无华,太上皇不能给他们好日子过,还让战乱四起,而皇帝陛下则是平定叛乱之人,还一副明君之象,那他们肯定就是要舍太上皇选皇帝陛下了。
毕竟一国不可一主,尤其是曾经犯下大错的人更不能做皇帝!
所以,太上皇你还是有多远滚多远好了。,网址手机版m。778buy。,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