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被向青云打断:
“你可打住!”
“你都不知道我这些日子忙成了什么样子!”
“摄政王回京,钦天监已看好了登基的黄道吉日。”
庄定春顿时瞪大了眼睛,“选在何时?”
“十月初八!”
“……这就只剩下七天了?!”
“对啊,不过温辅说摄政王已来了口信一应从简,但再简该有的规矩还是得要有的。”
“就算不祭太庙,这天地总是要祭拜的。”
“另外呢,也总得邀请一下住在京都的那些别国使节前来见证,后宫那些宫殿还有花园这些日子也在抓紧修缮,我也得时不时去看看。”
庄定春微微颔:“那确实够你忙的,但今晚无论如何咱们也得在怡红楼去喝一杯,”
他扭头看向了陈知更,笑道:
“陈兄,我也邀请了太原王氏的三兄弟还有清河崔氏的崔余,就咱们几人去听听曲儿。”
“摄政王登基之后,想来你们的任命也就会定下来了。”
“往后你们便会前程似锦,小弟我可不是提前奉迎你们,就是交个朋友,某一天到了你们的治下,能与你们再喝喝酒叙叙旧,这便是小弟我的荣幸了!”
陈知更腼腆一笑,“庄兄客气了!”
他伸手将桌上的那张纸给取了过来,定睛一看……
“难怪祝兄如此迫切。”
“我心……亦如此!”
庄定春极为惊讶。
不知道那位摄政王又写了一怎样的诗,竟然令祝雨石的面色忽的沉重。
一旁的陈知更也颇为好奇。
摄政王的诗词,而今几乎都收录于《宁诗词集渊百篇》之中。
作为颍州陈氏的子孙,他自然早已熟记于心。
但摄政王可是宁国诗仙,他这两年游历各地又做出了多少诗词却无人知晓。
也或者尚未传入京都来。
向青云递给祝雨石的这摄政王所做之词,定然不是写风花雪月……那或许便是人间疾苦。
如那篇《卖炭翁》一般。
唯有庄定春对此并不是太感兴趣,他本想说怡红楼里新来了两个姑娘,但他看了看祝雨石此刻那严肃的面容,终究还是决定呆会寻个气氛轻松的时候说说。
向青云端起茶盏来呷了一口,抬眼看向了祝雨石,开口说道:
“祝兄,”
“记得两年前咱们在渝州时候,曾经一同讨论过一个问题。”
“读书是为了什么?”
“我记得你说的是为了为官,能主政一方,让治下的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那时我反而是没有如你这般理想的……”
向青云笑了笑,又道:“我就是寻思咱们家都是商人,若能有人在朝中为官,那么家族的生意便能更好做一些。”
“而后有摄政王入京都的事传入蜀州……他还没有成为摄政王之前,便有了刻于太学院门前那石碑上的那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