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又饿了。
锅台垒的是连体两眼灶。
两口锅紧挨着,有两个灶眼。
两个灶眼中间有一个铁皮插板。
既可分别烧火,也可抽出插板,连在一起烧一眼灶。
哥俩把铁锅里的猪食捞出来,用铁桶装好,把这口锅安在灶上。
两口锅一摆上,这个灶台立马就显出它的大来。
十印大铁锅在农场来说已经是大的了,直径能过一米多,两口加在一起就有两米多,再加上保留的锅台边缘,这个灶台过了两米五。
好在熊长禄推回来的砖头很多,虽然都是半截砖,可搭建烀猪食的灶台足够了。
没有水泥砂浆,只有泥土,依然把灶台垒起来了。
不仅如此,熊长禄还垒起了近三米高的一个烟囱。
“先试试,不行还得在烟囱上加一截炉筒子。”
熊长禄看着灶台满意的说道。
这就是话不能说的太满。
在他心里已经有了谱气,现在这样就差不多了,说加节炉筒子的话只是为了保险而已。
见马上要完工了,熊贵亮表现的最积极。
他连忙答应去抱木头。
熊家码放的木头绊子被大雨淋湿了。
熊贵亮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干燥的木头。
“哥,都是湿的啊!”
熊贵亮站在木头垛前喊。
“没事,找几根松木绊子来。”
“哦。”
熊贵亮找了一会儿,终于完成了大哥和老爸交给的任务。
当他抱着湿漉漉的松木绊子回来,大哥已经准备好了明子。
也就是松油比较多的木头。
这些都是需要保存在仓房里的,因此是干燥的。
熊贵清用斧子把松木劈开,架在灶坑里。
然后用火柴把明子点燃。
松明噼噼啪啪的炸响,一股火苗腾了起来。
在火苗顶部冒着青烟。
四周弥漫开一股松油的香味。
见明子燃了,熊贵清把它放进灶坑里。
火苗在潮湿的松木下翻腾。
一会儿工夫就“滋滋”的冒出水来。
就在水分将尽的时候,木头上的松油也被点燃了。
灶坑里红彤彤的一片。
“拎两桶水来。”
熊长禄吩咐道。
熊贵清从厨房里拎来了清水,倒进了锅里。
熊长禄把插在中间的铁插板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