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张跃民跟梁好运洗好脸,老两口才开门。
梁好运小声说“今天再带他们去别的学校逛逛。累得回来倒头就睡,身体好,也省得他们总想着回去。”
张跃民也是这么打算的,但没敢直白地说出来,而是跟他们聊其他学校的历史,比如民国时期什么样,建国后又是什么样,这些年都有哪些国家领导人去过等等。
老两口对这个感兴趣,饭毕就让张跃民带他们去。
每天不重样,除夕那天早上,梁好运和张跃民买很多菜,老两口才意识到过年了。
张爷爷惊讶地说“这么快就过年了”
梁好运点头,“我们工厂前天就放假了。”
“放这么早”张奶奶惊呼。
这个年代没有春节假期一说,很多工厂只放除夕和初一两天。甭说张奶奶,就是工人得知放到年初六,放假期间工资照,也惊得不轻。
尤其五里坡的人,腊月二十九,看到张跃华还去上班,忍不住调侃他,还不如她们这些跟梁好运做事的。
张跃华听她们这样说,也替梁好运高兴。因此也没提醒她们,她们是靠双手,每天忙个不停,而他整天坐办公室,动动脑动动笔杆子就成了。不过她们倒是提醒张跃华一件事,以至于张跃华到单位就给张跃民打电话。
老两口在张跃民这边,张跃华和张悦芳当然要过来拜年。只是他们都已成家,年初一二要走亲串友,张跃民就让他们初四再过来。
年初四,不光张悦芳和张跃民过来,段老三也来了。
不同于他们夫妻双双,段老三是一个人来的。拎了两盒奶粉,给张爷爷张奶奶拜年。
段老三这半年这个单位那个单位来回转,人瘦了,精神状态反而好了。以前跟一些地痞倒爷打交道,现在跟一些知识分子机关干部打交道,人都正派了不少。
张爷爷和张奶奶喜欢正派的人,段老三的爸也是老革命,段老三能说会道,没过几分钟,就把老两口忽悠的依然把他当成张跃民最好的朋友。
张悦芳在厨房里帮梁好运一起收拾菜,听到堂屋里嘻嘻哈哈不听,忍不住跟梁好运嘀咕“这个段老三什么来头我咋瞧着,瞧着有点不着调呢。”
“你没看错,他有时候是不着调。”
张悦芳猛然转向梁好运,“那你们还让他”
“小声点,小声点。人无完人,大是大非没问题就行了。”梁好运道,“他那人除了爱显摆爱吹牛,也没别的毛病。”
张悦芳“那他说当过倒爷,也是真的”
“当然人家现在都把东西倒腾到市政府了。”梁好运道“别看他相貌平平,指不定咱们哪天都得请他帮忙。”
张悦芳忍不住朝堂屋那边看一眼“真看不出来。对了,我听忠武叔说,你的那个方便面,又是打广告又是搞抽奖,你这么搞能赚几个钱啊”
张悦芳没心眼,梁好运知道她这么问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也正是没心眼,梁好运不敢跟她说实话“薄利多销。旁人一袋赚一毛,我赚五分。人家一个月卖一千,我卖三千不就行了。”
“可是你就两个车间啊。”张跃华的妻子忍不住开口说。
梁好运“这不是刚开始嘛。刘向东的贸易公司我也能分到钱。回头有了钱,多弄几个就好了。再说,现在只是在帝都,回头整个北方都吃我的方便面,你们还担心赚不到钱啊。”
张悦芳倒抽一口气“整个北方你知道有多少人吗一人一袋,也得好几亿。就算一袋赚五分钱,一年也能赚好几百万。”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建国前后,水稻一亩地才几百斤,还容易倒。现在呢,几百公斤”梁好运道“敢想敢做有啥不可能。再说,只是卖东西,又不是上月球上卖东西。”
张悦芳佩服“你可真厉害。有件事我不知道是真是假,6警官的家属说的。你们刚把爷爷奶奶接走,第二天就有人打听,你和跃民是不是住那儿。6警官的家属觉得那俩人脸生,就说搬走了,至于搬到哪儿没人知道。会不会是跃民的生父生母”
梁好运险些切到手。
段老三跟他堂弟住得近,张跃民的生母找过去,张跃民舅舅家不可能不知道。都在机关工作,丢了几十年的孩子突然找到,这么大的事,段老三的堂弟不可能毫不知情,毕竟那个疑似张跃民表哥的人是他同学。
真有这事,段老三的堂弟绝对忍不住,段老三不可能不说。
梁好运觉得不是李家人。
“不可能我的食品厂那么小,还是跟刘向东一起弄的,跃民在他们眼中是个还要花钱的学生,不值得那些人找上门。”
张悦芳奇怪“那会是谁”
梁好运有个大胆的猜测“极有可能是我生母。”
“谁”张悦芳惊呼。
张跃民连忙跑过来。
张悦芳倏然闭嘴。
张跃民转向张悦芳“你又咋了”语气不大好。
张悦芳张了张口,很想反唇相讥,反而她不是张跃民的对手“问好运”
梁好运“悦芳姐说有人找6警官的家属打听咱俩的事。我怀疑是我那个妈。要是你生母那边,也该来这里找咱们。”随即朝堂屋努一下嘴,或者直接去找段老三先问个清楚。毕竟能查到这里,肯定能查到他们跟段老三走得近。
张跃民眉头微蹙“她有家有院的找你干啥”
“好运现在可是大老板。”张悦芳道。
梁好运禁不住笑了“两个车间的大老板其中一间还是刘向东的。”
张跃华的妻子忍不住说“好运,跟堂屋里的那个段老三比,你是小老板。跟咱们县里,甚至农村人比,你就是大老板。管着百十号人呢。”
张跃民有一点奇怪“既然能找到县里,她应该知道那个厂是好运跟刘向东一起办的。招工都是他俩分头招的。光找我们也没用啊。”
梁好运赞同。
张悦芳轻笑一声,“你也太小瞧她了。跃民,好运不知道,你忘了,咱们村那个跟婆婆吵架,气得喝药死的,根本不怨婆婆,那媳妇是个要强的,吵不过气她自个不争气。最后不照样赔他们娘家两千块钱。当年两千块钱盖三间大瓦房还有的剩。”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