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十一却是觉得孩子不能过于娇养。
菩萨奴是淮英伯府的世子,哪怕陈十一想着儿子将来平安长大的继承爵位即可。到底也不能真养的废物点心。真当勋贵的圈子就是一片和平吗
在其位,享其福,就要受其累。
荣华富贵享受着,那里面也是有代价的。
陈十一这般要求了。
张福生不同意。
到最后,张福生磨不过女儿。可为了菩萨奴的身体健康。张福生能怎么办
张福生只能断了自己回家乡的念想。这一拖,便是三年后。
待菩萨奴六岁。
这已经是一个小少年,那已经习武识文,也算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少年郎。
这一年,张福生才是起程回家乡祭祖。
彼时,陈攀都已经到翰林院做庶吉士。他哥陈樊也是在六部当差。这时候,张福生带着一起回家乡的,就只有女儿陈十一和孙孙菩萨奴。
儿子陈贞那边倒是真真走不开。
陈贞是做官,这当差要紧。倒是小赵氏把陈宅的府务托给长媳朱县主。然后,小赵氏是尽着儿媳的份儿,那是陪着婆婆回家乡祭祖。
也算得代表陈贞这一房,那是对祖宗们尽一尽孝心。
小赵氏是一个会讨喜的。
一路上张福生觉得也过得挺舒坦。
陈十一对于小赵氏这一个弟妹,那是非常满意的。
这大姑子跟弟妹之间相处的不错。倒是菩萨奴呢,这一个孩子哪怕少年郎也是好奇有的。一路上也是见识一翻外面的模样。
那跟化身好奇宝宝一样的,一路问一个不停。
张福生自己学识有限。
有些问题懂的,便是跟孙孙菩萨奴讲一讲。不懂的,只能让菩萨奴去问他娘陈十一。
陈十一对于儿子的问题。
陈十一只会告诉儿子,道“菩萨奴,你年岁尚小。你好好习武学文。这些不懂的,你长子就会懂。”
陈十一当然不会告诉儿子。
她的学问也浅薄。他学的那些东西都是战场上用拿学会的。这些东西有的可以交给儿子。而有的没在生死上走几个来回,那根本就学不会。
陈十一就这么一个儿子。她怎么可能真把儿子送上战场,让儿子在生死之间几个来回
从金陵坐船一路北上。
从大江到淮河。一直到淮南府,再到淮英县。
因为是官船,这一路受到的待遇自然不同。这是回家省亲祭祖。这是堂堂伯爵归乡。这自然有许多人想巴结的。
陈十一哪怕是一个女子。
那更是天下有数的奇女子。这自然得许多闺阁中的女儿仰慕。当然,更有一些卫道士对于陈十一这一位伯爵不敢招惹。
可这下面的一些嘀咕少不了。毕竟不是谁都可以容忍着这么一个明晃晃踩在许多男人头上的所谓“奇女子”。
可又如何
这些卫道士也只敢私下传小话,一些暗中流言诽语的传着。真当着陈十一这一位淮英伯的面,那只能行礼的份。
淮英县,淮英伯的老家。
更是因为淮英县的存在,淮英伯才会如此由来。陈十一这自然是家乡的骄傲人啊。
陈氏一族当年因为战乱,那自然是受损失严重的。
可这些年里也因为宗房那边一直当官,小三房这边也是一飞冲天。总之,陈氏一族又是风风火火的成为当地显族。
宗房的陈大老爷升了辈份成为宗房的陈太老爷。
陈太老爷有一个正式的大名叫陈宏。这是陈太老爷去金陵做官时举的学名。陈宏年岁上来了,那为给自己儿子让路。也便是陈大郎,这一位新的陈大老爷让一让官场上的前途。
陈宏告老还乡。
如今陈宏当着陈氏一族的族长,那还是过的日子是有滋有味。
至于陈大郎,这一位陈大老爷的大名叫陈淮。现在也是在金陵做官。那是官越做越大。瞧着陈家在金陵当官的人越多。这一位陈淮陈大老爷已经在谋外放。准备去做一地的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