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到初五,冉霖的宣传通告就没停过,直到初六这天,才有了半日休息,还要赶忙回梦无涯给老总拜年。老总喜笑颜开,显然这个年过得很是舒心,而后也没吝啬,给了他一个厚厚的利是红包,算是对去年的肯定,和对新一年的鼓励。
冉霖接红包接得有点心虚。
回头拿着红包去了王希办公室,才和经纪人道“要不现在就提解约算了,越早提也越让公司有个心理准备,别临到期再突然说不续了,总觉得闪了公司一下。”
王希停下手里的工作,无奈看他“如果你现在提出要解约,只有一个结果。”
桌对面的冉霖身体前倾,凑近做贼似的小声问“什么结果”
王希没好气地推了一下他的脑门“被雪藏。”
冉霖皱眉“就剩几个月了还雪藏什么”
“凛冬记之后还有染火吧,到时候不让你宣传,不让你上通告,”王希斜眼看他,“你能怎么办”
冉霖无言以对,他确实没办法。
“所以,听希姐的没错。”王希舒口气,拿起杯子喝水。
冉霖看着她脸上掩不住的疲惫,略一沉吟,开了口“我想一直听你的。”
这话来得突兀,没有任何前因后果,王希微微愣,放下水杯后定定看了自家艺人半晌,忽然咻地眯了下眼睛“刘弯弯。”
没半点猜测或者疑问,完全是了然的肯定语气。
冉霖在心里和小助理说了声对不起,然后便大大方方将对方出卖了“嗯。”
王希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但她本来也没想瞒着冉霖,只是从定了这个打算之后,整个团队就一直在忙,没找到特别合适的机会开口“累了,想给自己放个假。”
“那我等你回来,”冉霖真心道,“你总不会放个假回来就改行吧。”
王希莞尔,起身把办公室的百叶帘都放下,隔绝掉外界眼光。重新坐回位置时,肩膀已放松下来,没了往日工作状态中的凌厉,连语气中都带上一些慵懒,仿佛他们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某个私人空间,聊聊心里话“我从入这行就没正经放过假,这一次要把二十年落下的都补上,说不定就不回来了,直接退休。”
冉霖黑线,无语地看着她。
王希乐,伸手揉揉他的头“你值得更好的合作伙伴,我和梦无涯都不行。”
冉霖心里不舍,本还想说些什么挽留,可看着王希眼里的坦然,还有因为暂时抽离工作状态而呈现出的舒适与放松,又把想说的咽了下去。
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做出一些选择和改变。放个大假,缓下节奏,全身心地享受生活,就是王希现在想要的,作为朋友,能做的只有祝福。
“收起你一脸的送别伤感,”王希好笑地白他一眼,“我还没要走呢。你现在该关心的是接下来的宣传,稍微有一丝松懈,都可能被薄荷绿逆袭。”
说到薄荷绿和凛冬记这两部电影自上映以来的交锋史,简直能用跌宕起伏来形容。初一初二这两天薄荷绿在票房上一直压着凛冬记,观影网站评分上却一直落后,口碑也有褒有贬,相较之下,凛冬记的好评更多。
转折点生在初三。
这一天凛冬记的票房全面逆袭,虽然当天的最终票房还没出来,但可以看到实时票房,反薄荷绿已成定局。加上凛冬记口碑营销做得也不错,未来几乎可以预见的口碑票房双丰收。
然而就在当天晚上,一条长微博被刷上了热搜,题目简单粗暴“凛冬记ko薄荷绿,胜在哪里”。
说是ko,通篇就真的往死里吹凛冬记,黑薄荷绿,虽然行文用看似中立客观的风格包装,但架不住句句槽点
第一,风格。凛冬记的风格完全符合大年初一的观影取向娱乐大片。纵观历来大年初一档,特效大片鲜有失手,即便剧情再渣,只要特效过得去,都能收获不错的票房。何况凛冬记还是近几年国产大片里难得的剧情特效双加持的商业片。这样的电影会让观众在走出影院之后,觉得这个年过得更热闹,更痛快,更过瘾,锦上添花。反观薄荷绿,本身风格就是偏细腻,偏抒情,偏微妙青春心理的把握。然而大过年,能有多少观众静下心来体味影片想要传达的“青春期的迷茫”无论影片质量如何,单在风格上,娱乐商业片vs青春情感片,前者就稳赢。
第二,故事。凛冬记的故事主旨是反抗,是自由,是对真相的执着追寻和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这样的主旨简单直接还热血,谁都可以理解和感受,甚至可以借由影片去满足现实生活中无法这样抗争命运的遗憾,获得精神慰藉。薄荷绿的故事参考第一条风格论时说的,“青春期的迷茫”,然而这只是9o后甚至oo后的青春,那么7o后8o后要怎么办,进入影院是为了看自己家熊孩子的青春每一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青春印记,没有任何青春片是可以跨越年龄层的,这是先天局限,也注定了薄荷绿无法获得比凛冬记更多的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第三,影视化改编。凛冬记的剧本完美继承的原著的精神内核,又大刀阔斧修改了原著中不甚出彩的若干情节,使之在不改变原著故事主线和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更利于影视化,也让整部影片的起承转合更自然,更紧凑,更环环相扣,几乎全程无尿点。薄荷绿在剧本上恰恰相反,不舍得或者说不敢动原著,除了做一些基本的减法,比如去掉了原著中的一些无关紧要的支线,其余几乎全部保留,这就让整部电影成了“原著的翻译”,无非是把文字变成影像,对于看过原著的人来说,观影过程完全没有惊喜
第四
果然,这条热搜刚上去没多久,就有知名影评人看不过眼了,直接下场开怼
先要承认,凛冬记和薄荷绿都是近几年国产片中的上乘之作,前者剧情流畅特效惊艳,后者情感细腻表达真诚,原本就是没什么可比性的片子,就像喝可乐不影响你吃沙拉一样,无奈都想抢滩新年档,难免被比较。但是比较可以,拉踩就太难看了。
第一,风格。谁说过年就不能去看情感细腻的现实题材影片敢情我过年想思考一下青春和人生,就是不合群了还有
第二,故事。按照你的“情感共鸣论”,很多电影都不用拍了。我看犯罪电影,我自己没犯过罪或者没被犯罪过,就没资格看了,因为没共鸣啊,恐怖片也不用看了,反正咱们都没遇见过神经病或者假鬼这里你有一个最基本也只最致命的狭隘点,就是真正的好电影,是会给观众传递出它想要表达的,并用影片本身的质量获得观众共鸣,而不是反过来,先选一个觉得会让大家有共鸣的题材或者点,然后在围绕这个构架故事
第三,这点我都懒得喷你了,原来忠于原著在你这里是影视化的缺点,那资方当初买版权干嘛,直接自己做个原创故事好了。不是说影视化不能二度创作,而且凛冬记本身的二度创作也不错,但既想吃i热度的红利,又要标榜自己剧本改掉了多少原著的“缺点”,这就有点忘恩负义了
怼到最后,这位知名影评人已经几乎把那条“ko”的长微博看成凛冬记片方宣传团队搞的动作了,所以到最后与其说是怼长微博,不如说是怼凛冬记的宣传手段太难看。
正所谓物极必反,一个东西即便是真好,吹过了头,也会惹人反感,于是前两天口碑一直压制着薄荷绿的凛冬记,从这一撕开始,有了舆论反弹。
而薄荷绿也至此收获了更多的肯定和好评。
冉霖不太相信那篇长微博是凛冬记宣传团队干的,因为实在是有点蠢,这个热搜不光败了凛冬记的好感,还给薄荷绿拉了一波同情分,更虐了一把薄荷绿的原著粉和影版粉,很多人开始在自己页强烈安利。王希对此也有同感,所以更倾向于这是薄荷绿玩的手段。
但不管真相如何,三天后,也就是到了今天,大年初六,薄荷绿的评分已经升到74,而凛冬记的评分降到74,两部电影上映至今,第一次在评分上打平。
然而票房上,凛冬记3d电影的优势还是慢慢显露出来,与薄荷绿之间的票房差距稳步拉大。
整个票房排行榜的格局也生了明显变化凛冬记和薄荷绿已经凭借强劲口碑脱颖而出,每天的票房都大幅度增长,而原本紧跟在后面的几部影片,票房增值断崖式放缓,最明显的就是影院的排片量,这两部电影已经形成了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