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先你得有一个小目标,比如说找到一个对象什么的。”
“友尽再贱”
朝堂风向风云诡谲。
不知何时,辅便领着内阁向皇帝和太后堪堪后退了一步,对于户部捂着银子死活不放的行为,内阁也没有表现出一副要强烈支持户部的意思。
这幅作态就让户部尚书一下子都觉得自己老糊涂了,不过老糊涂反应也是很快的,既然就连内阁都后退了,前方没有大佬在支撑,那他们户部自然也不可能迎着炮火当炮灰。天子之怒,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抵挡的住,当今朝廷,也并不是什么人都是辅那般位极人臣的三朝元老。
户部虽然不肯松口给银子修建公主府,但是这会儿却也没有表达坚决不答应的作态,毕竟皇上和太后也没有再主动开口想要户部掏银子了。
这几日的风向叫朝中重臣一而再再而三地缄默,唯有达不到权力中心的人还在迷茫为何朝中拔剑怒张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如此和谐了
“今日,朕有要事欲与诸位爱卿商议。”隆昌帝淡淡道。
下是一片唯唯应诺的声音。
对于这些人见风使舵的本事,隆昌帝作为太子的时候就早已领教过了,如今也不会再为了某些尸位素餐的人儿恼怒。“陈有德,你给他们念一念。”
“是”
陈有德早些年是先帝心腹大总管认得干儿子,当今圣上还是太子时他便跟随在身边,如今圣上连孙子都有了好几个了,陈有德便也老去了。
这位老人家便动作蹒跚地上前,恭敬地接过了皇帝递过来的布帛。
“先祖创业道难且艰,今外有蛮族虎视眈眈,内有天灾伤民,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父皇之恩宠,儿臣时时感恩,然天下万民皆父皇之子民,天下万民皆儿臣之手足,岂有以天下之财而聚于儿臣一人之身之理
愿以儿臣之嫁妆,解父皇心忧,抗外敌于千里之外,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且积其功德,为皇祖母平安康顺,为父皇君临天下,为我王朝千秋万代生生不息
不肖女白露叩上。”
实际上,陈有德一开口的时候就已经有文官觉得诧异了,因为开头的称呼便是先祖,所有的人都在推测究竟是何人写了这一封书,毕竟称呼皇帝为先祖的人必定是皇室众人,想必是哪个皇子给陛下的上书才对。
无数的视线从在场各个成年皇子的身上扫过,几位皇子面上不显,然而内心却极为震撼竟然有人敢这样对父皇说话还把如今的王朝说成是什么危急存亡之秋这真的不是找死吗
大臣们的心思如何复杂暂且不言,皇子们倒是心思活络了起来,嘿不知道是哪个臭撒比觉得自己有为万民分忧的心思呢,这种时候来忤逆父亲,这不是送人头是什么
然而他们没能得意太久,因为最后一句“愿以儿臣之嫁妆,解父皇心忧,抗外敌于千里之外,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嫁妆
竟然是嫁妆那肯定就不是一个皇子写的,这是一位公主的上书
还是如今最受宠爱的公主永元公主
白露的一封上父皇书被隆昌帝公布于众,这一举就如同是在寂静的湖面里面凶猛地投射了无数颗炸弹一样。然而令人费解的事情就在于,猛然地炸裂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回归于平静了。
文官集团窃窃私语地讨论的,在隆昌帝听来便是那一群握着笔杆子干天下的人跟一大群蜜蜂一样嗡嗡作响。
文官们顾及面子,现在这般时刻,虽然他们都觉得内心极为震撼,但是却不敢主动开口说什么,生怕自己没能把握准皇帝的心思又叫皇上厌恶了自己。毕竟之前,他们不敢骂太后,也不敢怼皇帝,只好将所有的炮火都对准了永元公主一人,永元公主的名声早在他们这群“谏官”的笔下丑到不能再臭了
倒是武将们没有他们这番复杂的心思,本来文官们的话他们也不怎么相信,叫他们完全相信文官们说的什么永元公主“欲壑难填”“以天下之财而肥一公主”,武将们都只是听听而已。毕竟银子还没到永元公主的手里头,骂那么多都是白费。
倒是今日,只是听闻永元公主竟然打算拿出自己的嫁妆以充军资,武将们都激动难耐他们不似文官们,喜欢暗戳戳地阴人,武将们普遍都更加直爽一些。
于是
“永元公主心忧万民老臣替边关战士们感谢公主,叩谢吾皇恩德”
“臣等不知四书五经,今日却可谓公主殿下已泽被苍生已”
“有此一女,乃我王朝之幸”
“大幸大幸”
“恭贺吾皇,得此心忧天下,为父解忧之女”
武将们一开口,那文官集团也忍不住了。虽然说公主没有明说到底要给多少银两,不过想想皇帝如今这般举动,恐怕给的银子不会少,说不定真的可以了解这一场大难
反正说好话又不收钱,于是文官集团便加入了吹捧永元公主的队伍中去。
说拍马屁,谁能比得上文人呢
文武百官皆把永元公主夸赞得天上有地下无,人美心更美,天下万民之福,当今圣上之幸其高尚的品德,非一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形容,直逼圣人了
隆昌帝这一会儿,也没能认出,露出了笑颜。
作者有话要说下面还有一更新新电脑版大家收藏后就在新打开,老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会打不开的,请牢记:网,,,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