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里的横幅换了一张,换成了那句鼓励运动员的经典台词——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镜头里首先出现的是沈蔓,作为上一届的奥运冠军,这一届奥运她能否卫冕,创造乒乓史上第一个双冠王,是所有体育媒体最关注的话题。
主教练岳松和沈蔓的分管教练王指导,分别讲述了沈蔓这四年来的经历和成绩,以及她平时的表现。
画面切换,沈蔓和迟晚正在紧挨着的两张球桌旁各自练习着。
于是,镜头紧接着切向迟晚。
迟晚一直是新生代里最具有沖击力的那个,这次她拿到了奥运单打的名额,媒体对她关注的点在于她这次能否顶住奥运大赛的压力,完成教练组交给她的任务,创造个人成绩新纪录。
纪录片将运动员的个人采访放到了后面,画面里的迟晚正襟危坐,额角还沾着汗珠。
“那一年,黎指导问我,距离奥运会还有两年半的时间,愿不愿意拼一把,我说愿意。这两年半的时间里,黎指一直陪着我,我中间还有过几天假期,他几乎一直没回过家。”迟晚没怎麽说自己,反倒说自己教练说得最多,“黎指的压力其实比我的还大,但从来没跟我说过,也不会给我施压。有段时间他天天失眠,有一次我去找他,当时他正在翻抽屉,以为来人是岳指导,就问‘你把我安眠药放哪了’,我才知道他靠安眠药入睡的事。”
“对自己的期望?期望就是能继续保持好状态,别辜负恩师,别辜负自己,还有就是,别辜负等待我的家人。”
“这次的目标?目标就是打好每一场比赛,争取跟蔓姐和彤彤,还有站在幕后的大家,一起为国争光。”
这次苏静彤拿了奥运第三人的名额,负责参加团体赛,在纪录片中介绍的不多。要不是迟晚刻意提到,不知道最后会有几个镜头。
这一群人,每个人都是从小辛辛苦苦练球,夜以继日训练,以至于年纪轻轻带了一身伤病,拼搏至今,只为了能让自己不留遗憾。
可参赛的名额有限,有人夙愿得偿,就注定有人失落。
洛宁看完纪录片,在好友群里问:【护照都準备好了?我要开始订票了。】
他要去现场看奥运会,两位好友一听,也跟着凑热闹,要他帮忙一起订票。
订票倒是好说,就是洛宁有些好奇,林泉去看奥运会是为了积累素材,楚逸珩去是为什麽?
楚逸珩表示:【你们这思想境界都不行,为我国奥运健儿加油打气,需要理由吗?!】
洛宁:【……我们第一天认识?】
林泉:【……你觉得我们会信?】
楚逸珩:【……好吧你们赢了,实际上是我家太后给我安排了相亲。】
于是,林泉负责机票,楚逸珩负责食宿,而洛宁一共订了四套奥运会的门票,两位好友再加上林泉助理小陈的,而后静静等待比赛开始。
……
盛夏七月,国乒队整装待发,出征奥运。
昨夜下过了雨,早晨出了太阳,阳光灼亮,鲜红的国家队服穿在运动员身上不显燥热,反而衬得人精神无比。
乒乓球在一衆奥运项目里,热度不是最高的,人气不是最旺的,但战绩却是数一数二的,因此还是有许多记者特意蹲守在大门口。
迟晚作为主力选手,当然逃脱不了采访。
好在迟晚现在面对采访不像以前那麽紧张了,虽然答案依然很官方,但起码不至于再让记者一脸视死如归。
记者内心:竟然莫名有点感动……
国家队要提前飞去奥运村,开展适应性训练,洛宁这种家属兼球迷反倒不用去那麽早。
嗯……因为去得早也见不到人,运动员们都被圈进了奥运村,每天两点一线在场馆与奥运村里来回徘徊,记者都捞不到人。
国乒正式开始比赛的时间比较晚,通常在奥运过半之后,洛宁算好了时间,和一同随行的三位提前了两天到,方便倒时差。
国乒队的第一场比赛在上午九点钟。
最先开始的项目是单打,上午是女单,下午是男单。
国乒第一个出场的运动员是沈蔓。
洛宁和林泉看过不少比赛,小陈跟着林泉做助理,也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只有楚逸珩是彻彻底底的门外汉,于是林泉担任起了解说的职责,为楚逸珩介绍了好多相关知识。
楚逸珩问:“一会是不是还有双打比赛?”
林泉回答:“自从奥运会取消双打之后。双打就并入了团体项目中,并不在单项赛事中出现了。”
楚逸珩:“团体赛?团体赛上几个人?”
“在六年前,国际乒联出台新规定,每个参赛国家只能派两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单打,再加派一人参加团体赛,所以上场的运动员只有三名。还有一人拿p卡,也就是替补。”
“女队这次拿p卡的是梁音楠,男队这次拿p卡的是汤劭宇。”林泉顿了一下,轻声说,“哪怕只是p卡,也特别不好拿。”
楚逸珩:“那替补有没有机会上场?如果有人表现不好,是不是能把替补换上场?”
洛宁摇摇头:『使用p卡需要奥组委验伤,运动员因为伤病不支,才可以换p卡选手上场。』
楚逸珩皱了眉:“我第一次听说参加比赛还要限制人数,这什麽破规定?”
林泉眉眼如常,唯独声音有些莫名暗淡:“不只是限制人数,国际乒联还在具有针对性的、不停地修改规则,以至于有些运动员受到影响,伤病增多,技术受限,还有的……被迫退出了主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