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僧久居山野、孤陋寡闻,不敢妄自为师。做此把戏,在玄帅面前献丑,亦有些做作。但倘若能江南兴亡有些助力,便算得大功德一件。“
赵匡胤见他将自己的身份说破,亦不觉奇怪,大笑道:”你果真是李璟的说客。南唐满朝文武,最后竟选了名僧人出面和谈。“
恒超双手合十,微微低头,道:”贵国太祖皇帝以武立国,如今不也派了位连自己也信不过的将领出征。可见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又何必彼此为难。“
赵匡胤见他口舌之功了得,果然非是寻常僧人,不敢小觑,便将双眼微微眯起,笑道:”那依大师之间,赵某眼下去留该如何抉择呢?“
恒超仰头看了看天空,此时已近正午,灼热的暑气越过叶片之间的缝隙喷涌而来,”玄帅有一问,贫僧正好备有一答。不过如今暑气渐胜,午间炎热不堪,玄帅若不嫌弃,可至蔽寺歇脚,让贫僧略尽些地主之谊。“
赵匡胤也不推辞,拱手谢道:”那只好叨唠大师清修了。“
步行至栖霞寺走了大半个时辰,寺中松荫满地,蝉声悠长,幽静的寺院一尘不染,不愧是出家人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恒超在寺院深处独享一间别致的院落,从东西门进去,是一间深邃宽大的禅房,古朴宁谧,几乎能听到檀香香烟在空中袅袅舞动的声息。雪白的墙面上只挂了一副画轴,画的是江雪飞鸟,孤寂的江面上只剩两只飞鸟靠在一起取暖,题字的笔触清秀细腻,更像是女子的手笔,写的是”雪芦空摇江东泪。“禅房的角落里高高低低地垒满了各类佛经,有些是梵文,有些则是翻译到一半的汉文,看来他平日的主要工作都在翻译这些佛经上了。
赵匡胤随手翻看,只觉得经文晦涩曲诘,只看了几行就头晕脑胀,不明所以。“这些天竺国的书籍真能解救世间苦难?”
“不能。”恒超答道,“世人苦难源于自身,岂能期望佛陀救赎。”
赵匡胤笑道:“那大师译这些佛经有何用处?”
恒超笑意隐然,并不回答他的提问,反而缓缓问道:“玄帅以为战争有何用处?攻城略地、劳民伤财,只为炫耀武力。”
赵匡胤道:“大师只看到战争之时的惨烈,赵某却更加看重战争之后,纷争消弭、动荡结束,更强大的帝国代行天道,自可还世人一片安宁生息。”
“自黄巢入长安,十几个朝代不断更替,贫僧只见僭窃交兴、称号纷杂,未见强而稳定的帝国还世间太平。百姓生逢乱世,又该何以自处?”
“等。”赵匡胤冷冷地说道,“战争总有停止的一日,并立的群雄亦将会决出真正的王者。”
恒超低垂双目,利索的眉头藏在光源之中,流出悲悯的神色,“如此说来,贫僧所译的佛经便与玄帅所掌控的战争倒有几分殊途同归,都应不了世人眼下所求,却给了他们对将来之事的期许。
赵匡胤有些结舌,如此牵强好辩的僧人当真是颠覆了他对僧侣“空亦是空”的印象。”如此说来,大师是要以万物苍生为念,来劝我退兵了?“
”不然。“恒超摇摇头,道,”江南百姓,天下苍生与玄帅何干?玄帅能胜得痴局,自然早早明白圣贤说教最是虚无,不过是欺骗天下草民的把戏。真正能影响玄帅决定的,无外乎‘身、名、利、情’四个字,贫僧只想以此四字劝诫玄帅。“
赵匡胤眉心微微蹙动,面色反而平静了。他并不厌恶恒超这样的说辞,相反,身名利情四个字恰好说到他心里去了。他非常愿意听他详细说说。
恒超是真正的智者。他先前从五盘棋局中大致了解了赵匡胤的性格和愿望,他知道这个年轻的统帅有着更为宏大的志向和眼下尴尬的政治处境。因此他不得不特别谨慎,小心地挑选着词句,生怕辜负了这次与周军统帅心对心的谈话:”听说玄帅在攻寿州城时,以身挑衅,刘仁赡两射不中,被传为佳话,说天命归周,大战必胜。“
赵匡胤不明其意,含糊道:”不过是侥幸巧合而已。“
恒超道:”只是天命究竟是归周还是归赵,不知在贵国君臣心中,又将作何解。“
赵匡胤如同被蛇蛰了一般,只觉得宽敞的禅房,竟在一瞬间压抑得令人透不过气来。
恒超继续道:”若是这段战场轶事与攻陷南唐都城的捷报一并传回汴京,怕那泰昌殿上演出的就不再是西子泛舟的风流韵事了。君心一旦生了忌惮之意,为臣者的身家安危便需顾虑,此为一个身字。“
赵匡胤虽觉得自己那日出言有些冒失,但此过失并非不可挽回。觉得对方不免有些危言耸听,故而只沉沉一笑,并未表态。
恒超沉着道:”第二个‘名’字。当初寿春告危,一代名将长孙思恭以寿春城高难攻为由,拒绝出兵,并因此获罪身死。如今玄帅在数月间便攻破紫金寨、拿下了江东十四周,又将寿州、扬州囊括怀中,此战威名早已在长孙氏之上。若再灭金陵,灭南唐,便成大周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不知该官封几品、进爵多少才能回报此般战功。长孙思恭连个太平国公的爵位尚且受不起,敢问玄帅又将如何承受?“
赵匡胤指尖有微微的颤抖,他抿了口茶水,这个动作遮住了他心中的一丝慌乱。自古功高震主,当臣下的功高到无可封赏之时,便是逼得君臣走上一决胜负的路。赵匡胤故作镇定道:”你又如何知我承受不起?“
”因为玄帅手中的利还不够大。“恒超沉稳地说道,”手中未有大利,没有足以供养自己势力的地盘和财源,因此玄帅近来处理政务难免捉襟见肘。长孙思恭经营陇西数十载,侯王在关中门生故旧满布,方才有能与君权相较的力量,与此二人,玄帅自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