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则去某大户人家做帮佣,她脸上有疤,自然不能近身伺候主子,没得吓坏了娇滴滴的千金小姐。故而只能在外头做些园林的活,譬如扫院子、搬花盆、锄草浇水等。当初她连自家的菜地都不肯去,嫌弃污泥脏了鞋子。如今一双鞋成日沾满泥土,她却不敢抱怨一句。若是传到管家耳里,有她的好果子吃。
胡婆子则日日关着门在家带孙子,做家务活。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出门的。这世上多的是落井下石之人,更何况胡婆子之前仗着自己儿子是秀才,在村子里嚣张跋扈,得罪了不少人。
吴绣娘带着两个女儿去集市买小吃时,意外地看见郭某某坐在一张破旧的小方桌后面,桌子上摆着劣质的笔墨纸砚。半年不见,郭某某早已不是身着长袍、装腔作势的体面书生样,他穿着已然磨毛且脱线又打着补丁的粗布麻衣,又黑又瘦,脸上多了十来道皱纹,尽显沧桑。
郭某某也看见吴绣娘了,相比以前,他前眼的这张脸庞圆润了不少,意气风的样子。和之前在家里整日皱着眉头的苦瓜脸,形成强烈的反差。
郭某某的目光往下,视线落在吴绣娘一左一右牵着的两个女儿身上,两人皆穿同样款式的翠绿色细棉裙,丝黑亮,看起来干净清爽又乖巧。郭某某才现,原来他的两个女儿生得这般好看。
以往在家时,大约是每日要做不少家务活的原因,他的这两个女儿,身上脏兮兮的,头又枯又黄又乱,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大约偷偷哭过,故而两个人的眼睛总是肿肿的,眼睛小成一条缝。总之又脏又难看又讨厌,他从没给过她们好脸色。她们也不敢抬头看他的脸,总是低着头。
郭某某向两个女儿扯出一张笑脸,她们没有笑,更没有躲避,只是戒备地注视着他这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吴绣娘更是轻蔑地白了他一眼,牵着两个女儿转身走了。
望着母女三人的背影,郭某某眼露凶光。父母之恩大于天,这两个小丫头片子的命都是我给的,我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哪里有和离后还要给抚养费这一说法。况且是二十两银子,足足二十两啊,自己在外面摆摊,风吹日晒的,从天亮到天黑,一个月也才几百文,还不到一两银子。
当初若不是顾忌到江姜手里的欠条,又担心江姜告到衙门,影响他的功名,才不得不拿出二十两银子。如今功名不在,欠条也已经撕毁,那二十两银子,也该还给他了。
可是,他苦读十几年才考取的功名,怎么就一笔勾销了?东家辞退他那日,他苦苦哀求,东家提醒了他一句“你怎么得罪上面的人了”。得罪谁了?郭某某冥思苦想了几个月,仍没想明白他到底得罪谁了。直到大街小巷都传出孔府二少爷与平民江姜定亲的消息,郭某某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他得罪了谁。
算了,那二十两银子给了就给了吧,钱财乃身外之物,唯有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这具身体若是死了,再多银子也没用。
…………
回到家,江姜把孔衡派来一个女侍卫的事告诉孟氏,孟氏对家里多了一个人,没什么意见。但她很担忧孔衡和江夏雁蓉之间的争吵,将来再次连累到江姜。
而江姜再次深刻地感受到古代阶级制度的森严。上回是江启考上秀才,换上一身长袍,江姜站在江启身边,很明显感觉到周围人的态度的变化。那时候江姜非常高兴,有什么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都可以大大方方地拿出来,再也不用担心被人惦记且抢了去。
江启多年来废寝忘食地读书,在考场拼了半条命经历层层筛选,回到家说了声“我考中了”就倒床上起不来,这样艰难才考中的秀才,然而,孔衡与县令餐桌上的一句话,就能让其多年的努力泡汤。
就像在现代,你竭尽全力考上公务员,你父母以为再也不必为你的生计操心,可有一天,你公务员的身份突然就没了。
以前,江姜认为江启考不考得上举人都无所谓,只要他有个秀才身份在,旁人不敢欺凌家里这几个妇孺,一家人就能过得无忧无虑。可是现在,江姜现江启只考上秀才还不够,得考上举人才行。
如果把秀才比喻成现代的公务员,那么举人相当于将要升为县长(或书记)的县常委。举人的特权更大,不只是有百亩良田这种优厚待遇,还因为,县令虽可以对秀才下手,但对举人却要客客气气的。
若是江启成为举人,至少他和家人们不是权贵们随便就能捏死的蚂蚁。江启不会因为他们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他回到科考前。自己也不会仅仅因为他们中的谁看不顺眼,只是看不顺眼而已,便有生命危险。
反看江夏雁蓉,她居住在迷宫般复杂的深深庭院里,寻常出门有丫鬟、婆子和小厮陪伴左右,其中必定有女侍卫。想靠近她都难,更别说想要杀了她。
孟氏和江姜商量着,家里没有多余的房间,便决定把书房收拾出来给单芷琪住。两人把书架、案几和书本等,都搬到江启的居室,因为他有了案几,便又把他的小方桌搬到书房。江枝也跑来跑去地帮忙搬书本。
孟氏把江枝屋里的儿童面霜、儿童唇膏和手霜收走,藏到她的居室里去。并且告诫江枝,以后净面后来她居室涂抹面霜和手霜,相比起容貌,绣女的手更金贵。但是要悄悄的,不能让明日来家里住的姑娘现。
江枝点了点头。以前在镇上开面馆,就连吃肉都得晚上没客人时,悄悄地吃。晚上数银子时,也都是关起门来,悄悄地数。家里有很多好东西,都不能让旁人知晓,否则会被人抢了去。
第二日傍晚,单芷琪跟着江姜回家,远远的,便见四面围起来的土墙,两棵树的树枝,从一面土墙的墙头上伸出来。孟氏把门打开,单芷琪眼前是一个小小的前院,一条石板路直通阳台,阳台和整整齐齐一字排开的十间平房相连。院子的角落里有两棵桂花树,树下是石桌石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