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这燕王朱棣便不由的左右为难起来。
自己麾下大将之中。
张玉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可他的儿子张辅更是一个好苗子,绝对是那种经过好好培养便可以独挡一面的后续储备人才。
虽然说自己舍不得将道衍和尚,姚广孝就这么拱手相让。
毕竟这是自己的席军师!也是自己最为倚重的智囊团。
可张玉何曾不是一样的重要,毕竟张玉一家,父子都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提出这个交换要求的朱雄英,自然也是在心里头窃喜不已。
历史上的张玉和张辅父子两人究竟有何的能耐?历史书早已说明了一切。
明朝建文四年(公元14o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在祭拜朱元章之明孝陵后,朱棣正式称帝。朱棣和乃父一样,称帝不久就大封功臣,这一次封爵,最为显着的莫过于“靖难四公爵”。
明朝的公爵,一共有4类,分别是“开国辅运”、“奉天靖难”、“奉天翊运”、“奉天翊卫”。其中,“开国辅运”公爵是当年跟着朱元章一起建立明朝的大功臣,例如徐达、李文忠等人,这种开国之功可遇而不可求。“奉天靖难”公爵则是跟着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立下大功之人,这种从龙之功需要实力和运气的加持。
朱棣登基后,封了4位公爵,分别是丘福(淇国公)、朱能(成国公)、张玉(荣国公)、陈亨(泾国公)。这就是所谓的“靖难四公爵”,他们都是世袭爵位。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4人中,张玉和陈亨早在靖难之役时就已经战死了,也就是说,“靖难四公爵”其实有两位都是追封的。
永乐初年,朱棣认为靖难第一名将是丘福,但遗憾的是,丘福最终兵败北疆;而和丘福齐名的朱能,也病逝于南征途中。谁也没想到,若干年后,“靖难四公爵”中最为显着的家族,却早已姓张。因为张玉生了一个好儿子——张辅。
张辅后来被朱棣封为英国公,成为大明朝的国防柱石,纵观有明一代,英国公张家已经过了魏国公徐家,成了大明朝第一勋贵世家。
那么,威风凛凛的四朝名将张辅,结局到底如何呢?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英国公张辅的一生,以及他寂寥的结局。
一、父死子后继,虎父无犬子
《明史·张辅传》记载:
张辅,字文弼,河间王玉长子也。燕师起,从父力战。
张家的迹往上追朔,源于朱棣动靖难之役。其父张玉,是朱棣麾下赫赫有名的大将,以多谋善战而着称,为朱棣最终夺得大明江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功居一等。然而,张玉在建文二年的东昌战役中,不幸战死。朱棣感其功劳,追其为荣国公,爵位世袭罔替。
虽然荣国公为世袭爵位,但朱棣并没有急于让张辅袭爵,最初只封张辅为信安伯,后来又封为新城侯。朱棣之所以这么做,是不想让张辅这么年轻就吃父亲的“老本”,他希望张辅再立新功。张辅也深谙朱棣之意,他积极勤勉,丘福、朱能等老将看在眼里,都非常欣慰,时常向朱棣推荐张辅。张辅人生中第一次大放异彩,生在安南之战。
早在靖难之役生之初,既建文元年,安南(越南一带)陈氏外戚黎季犛动政变,夺取陈氏政权,并在朱棣称帝后的永乐二年,向朱棣请封其为安南国国君,谎称陈氏王朝已经灭亡,自己作为外甥被群臣推举出来做了国君,请皇帝成全。朱棣一时不察,被其蒙骗,封其为安南国君。
没多久,陈氏王朝的后人陈天平便偷偷觐见了朱棣,把黎季犛弑君杀主之事悉数告知,请求天朝派出军队,助其诛杀黎氏,平复叛乱,夺回政权。
这时,朱棣才知道自己被黎氏所骗,勃然大怒。再加上朱棣早有吞并安南之心,于是将计就计,遣都督黄中与副将薛岩,领5ooo大军南下“和谈”,其实是助陈氏平乱。
不得不说,朱棣当时有点小瞧安南,明朝的5ooo大军到了安南丛林之中,犹如羊入虎口。因为安南的黎氏早已经得到了陈天平觐见朱棣的消息,料定朱棣派大军来讲和谈判是假,伺机助陈天平诛杀黎氏是真。他们不甘为人鱼肉,于是在大军进安南途中率先难,率兵伏击明军。致使五千明军大败,陈天平与薛岩死于乱军之中。
消息传回,举朝震惊,朱棣天子之怒,遣朱能为征夷将军,《明史》说朱能率兵“八十万”,打算马踏安南。虽然这个数字有点夸张,但朱棣踏平安南的决心可见一斑。
朱能是“靖难四公爵”之一,他和张辅之父张玉平辈,是朱棣极其看重之人。朱棣曾评价朱能:
辅吾成大业者,(朱)能也!(出自《明史·朱能传》)
可见朱能并非徒有虚名,他是在靖难之役中真刀真枪里杀出来的。朱能挂帅,他向朱棣推荐世侄张辅为副帅。虽然张辅没有独立领兵的经验,但考虑到有朱能坐镇,让张辅去锻炼一番也好,于是朱棣便同意了。就这样,张辅随着朱能南征安南。
这次南征,原本朱能才是主帅,远远没轮到张辅大放异彩。可一进入南越烟瘴之地没多久,朱能便染病,最终病逝于军中。朱棣听闻后,在痛惜朱能的同时,也左右为难。若是撤军,那岂不是被安南瞧不起?若是继续征讨,“八十万”大军则没有可托之人。无奈之下,朱棣只能让张辅暂时挂帅,把副帅转正。
张辅挂帅后,计谋与战术兼用,一路杀得黎氏叛贼望风而逃,黎季犛被赶到海上,远远望明军而不敢靠岸。
于是安南之乱平,这是自唐朝灭亡后,汉人政权在四百年后,再一次划安南为疆土。永乐六年,张辅班师回朝,朱棣大喜,封张辅为右柱国,英国公,举朝莫不信服。
父亲是荣国公,自己是英国公,张辅这一次临时带兵,可谓名利双收。
就在张辅平定安南之乱后没多久,张辅前脚班师回朝,后脚安南陈氏王朝的旧臣不服天朝教化便卷土重来,动叛乱。朱棣又令沐英之子沐成率军讨伐。安南乱军以逸待劳设下伏击,大败沐成。
消息传回,又是一片哗然。当此之时,朱棣环视朝宇,几无一可征安南之将可用。当时,朱棣正在把精力放于北伐,无暇分心。于是只得再次令张辅挂帅出征,张辅入安南很快再度平安南之乱,并在随后的六年里,又对安南乱军起了两次战争,终于一举平定踏平安南。
果然虎父无犬子,自此,张辅成为明朝第一善战之将军。若有大战,朱棣无不征求张辅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