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明朝5o万大军一路浩浩荡荡,如入无人之境地开进了大同。而后,瓦剌却反常地往北逃窜。这让朱祁镇与王振都大为兴奋,以为瓦剌摄于明军之威,望风而逃,更加命令军队追亡逐北。
可是,瓦剌这一招却瞒不过军中善战者。这一反常举动让英国公张辅与兵部尚书邝堃等大为狐疑。张辅认为,事出反常必有妖,瓦剌之所以一路不出一兵一卒,势必准备诱敌深入,对明军埋下口袋阵,达到聚而围之的险恶目的。因此,张辅伙同邝堃等大臣,再次上奏朱祁镇停止北进,整顿观望,却马上遭到了朱祁镇的拒绝。英国公张辅只能整夜抚须长叹,苦思良策而不得。
从始至终,英国公张辅所能做的事,注定是苍白无力的。
第二天,镇守大同的王振门徒郭敬把前几天大同前线战败的消息偷偷告诉王振,——“再往北必定落入瓦剌圈套!”,王振这才心生后怕,劝朱祁镇将军队撤出大同。
撤兵回师时,王振突奇想,决定取道紫荆关退兵,因为那里可以路过他的家乡蔚州,到时候让家乡人都看到他衣锦还乡的样子。
正所谓“为人富贵而不返乡,无异于锦衣夜行”。王振的想法,尽显宵小蛇鼠之态。
原本张辅等人还在为大军能够取道蔚州回师而暗松了一口气,没想到还未走到蔚州,王振突然改变主意,他想起来五十万大军路过,一定会让家乡蔚州的禾苗寸草不生,到时候自己炫耀不成,反而被家乡父老谩骂,岂不糟糕?于是,王振决意率大军东行,往宣化方向行军。
这一下,把张辅气得够呛,他让内阁大学士曹鼐和大同参将郭登向其进言:
“此去趋紫荆关仅4o里,大人宜取道紫荆关回京,再走宣府,恐被瓦刺大军追及。”
王振只有自己的小心思,便直接弃5o万将士与皇帝之安危于不顾,一意孤行,取道宣府。
当时,瓦剌自明军进驻大同之后有意诱敌深入故作一路北撤,却一直没有等来明军的身影。得知明军撤退后,便一路狂奔追击明军。
四、土木堡之殇,英国公之死
明朝5o万大军,体制溃散,兵士志糜,不战而逃时,更是一片冗乱。
8月1o日,大军来到宣府时,瓦剌大军已经追击而至,仓惶之下,朱祁镇只能派遣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兵断后掩护其撤退。不料明军与瓦剌军队一触即溃,恭顺伯吴克忠与都督吴克勤当场战死。
无奈之下,朱祁镇只能再次派出成国公朱勇(朱能之子)等率领3万骑兵前去阻击瓦剌大军,为大军回撤争取时机。朱勇等临危受命,决意取险鹞儿岭之后,与瓦剌据险而守,却不料反落入敌人十面埋伏,再一次全军覆没。
当此之时,朱祁镇只能将所有军队派出,构成防御阵线。由老将英国公张辅一路护送其再往南撤。不曾想,还未走出土木堡,前线大军在瓦剌铁骑的激荡下,瞬间溃不成军,被敌反包围,一路退了回来,反而把朱祁镇难逃的后路围得水泄不通。
关键时刻,老将张辅怀着忠君护主之心,他带刀上马,一马当先带着朱祁镇要杀出一条血路,但军阵茫茫,75岁的老将,很快被乱军砍死。
四朝名将,一辈子功勋卓着,没成想到头来,七十五岁时,却被自家人所累,惨死乱军之中,当真令人唏嘘。
张辅之死,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震惊,因为瓦剌围困土木堡两天后,生了另一件大事,掩盖了张辅惨死之况——明军溃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天下震动!
当朱祁镇被俘时,其护卫将军樊忠怒气难遏,一把抓过王振,一榔头将其砸得脑浆崩裂,当场殒命。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5o万大军损失殆尽,以英国公张辅为的1oo多名文臣武将悉数战死沙场。
一切皆源于少年皇帝的贪功冒进与太监王振的满脑浆湖。
英国公张辅死了吗?《明史·张辅传》记载:
辅从行,不使预军政。辅老矣,默默不敢言。至土木,死于难,年七十五。
张辅的确死了,但是《明书》却有另一番记载:
或云辅败逃还,知不可生,自缢死,家人以阵亡闻。
意思是说:张辅在土木堡之变中并没有死,他逃了回来。听闻皇帝朱祁镇被俘,自知很难独活,因此自缢而死。家人为了掩盖“丑闻”,宣布张辅死于阵中。
于是,英国公张辅之死,就成了历史悬桉。
笔者认为,土木堡之战中,不管张辅是战死,还是侥幸逃脱,世人都不应该苛责这位75岁的老将。因为在这场战斗中,张辅从始至终都没有被重用,他的建议也一直都没有被采纳。明英宗朱祁镇之所以要带着张辅出征,就是想在这个老家伙面前证明自己。只是,这一场“证明”,被定义为历史笑柄。
英国公张辅辅左永乐、洪熙、仁宣、正统四朝,他历经靖难之役、安南之战、明成祖北征和朱高煦叛乱,为大明朝立下不世之功。不曾想,在本该颐养天年之际,成为了帝王心血来潮的陪祭。
观史,世人总喜欢把皇帝的过错嫁祸于红颜、宦官,岂不知,这不过是文人们为他们的君王开脱罢了。杀死英国公之人,不是王振,真正的“猪队友”,是朱祁镇本人。
明代宗朱祁玉登基后,为了安抚武将和勋贵世家,追封张辅为定兴郡王,谥号“忠烈”。张辅虽然死了,但英国公张家却荣宠不衰,无论明皇更迭,还是权臣当道,无人敢小觑英国公府。自此之后,历代英国公为大明朝保卫山河,血染疆场。公元1644年,第九代英国公张世泽为抵抗李自成,率军血战,力竭而亡。几天后,崇祯帝自挂景山。英国公府和大明朝,同时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中。
这足以说明。
张玉和张辅父子二人的价值所在。
对此朱雄英可谓是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