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说这三大发明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一本书,就是宋仁宗时期编纂的《武经总要》。】
【在这本《武经总要》里,明确记录了火药的配比,以及很多火器的制作制造方法。】
火药的配比?火器的制作方法?
嬴政正在看工匠们呈上来各种火炮形态,可以说是什么形状的都有,用什么材质制造出来的都有。明明他都将定下来的大致草图给他们了!
于是此时听到天卷中说起“火器”二字,不禁心痒难耐。
显然,这东西应该也是因为火药的出现而出现的先进武器。最起码对他的大秦来说,是很先进的武器。
这几次出巡,他已经意识到匈奴的威胁。
而在听过天卷的讲述,看到后世那些朝代,要么因北方这些蛮族的觊觎烦恼不堪,要么同这些蛮族征战不休,甚至于被其所灭。更是深以为患。
其实岂止是后世,哪怕是现在,对这些后世发生的一切都已经有了预示。
之前燕赵两国的长城不就是为此而建的吗?
而如今以前燕赵两国的隐患,自然也成了他大秦的隐患。他当然要防患于未然。
他之前便想,要将原燕赵这几个北方国家建造的长城连成一条,一直修建到海边。
然后他再设立烽火台。一旦匈奴蠢蠢欲动,他在千里之外也能立即知晓。短时间内便能增兵抵御。
而如今又得知了火炮这种神器,等长城建好,他大可以在城墙上立上火炮。届时只需将点燃的火药投掷于匈奴大军中,便可以一敌百,将他们杀退。
甚至于,他还可以此为契机,深入匈奴腹地将这些匈奴人一并剿灭,收入他大秦版图。
以前他不想想,也不敢想。只因为匈奴地域辽阔,在他有生之年未必能完成这种宏愿。
但是自从看了天卷,他突然觉得,这种想法也不是不可能。
在那天卷中所描述的汉朝,不是有封狼居胥山的壮举吗?
他的大秦为何不可?
除了草原,还有海外。
原来海外没有仙山,却有无数小国。也不知道如今这些小国都是什么样子。就算不征伐他们,哪怕有生之年去看看也好!
“你们都给朕好好记下来!”边想着,嬴政便叮嘱身边的小吏迅速记录天卷所言。
天卷让嬴政的思路开阔起来,故而再是对大秦未来充满遐想,也不敢放过天卷说的每一个字,且每次都让书画吏侍立在侧,一个字不差的让他们将天卷的内容记录下来。
【另外,这本书里还记载了指南鱼这种指引方向的工具。】
【有的童鞋一定会说了,用磁铁指引方向,不是在战国时候就有了吗?怎么能算到宋朝呢。】
【童鞋们说得没错,天然的磁铁指引方向工具,当然是在战国就有了,比如司南。以及后来更先进一点的,用于军队行军的,例如指南车。】
【但是《武经总要》里记载的是人工磁化的磁铁。也就是说,正是这本书将人工磁化技术广而告之。这才为后来进一步演化成更便捷的指南针提供了基础材料。】
指南……针?
一听这个东西就十分的玲珑便捷。
不过这东西就是指引下方向,就算是能够自己造磁石,对行军打仗也有些益处。但又何德何能被列入什么四大发明之中?
始皇帝正在为此疑惑着,却听天卷接着说道:
【指南针的普及,以及在基于它的制造理论基础上,罗盘的出现。正是为日后的大航海时代奠定了基础。让人类在浩渺无边的大海上辨清了方向。探索出了一块又一块的新大陆。】
【说到这里,up主不得不插句嘴。若是指南针能够早点普及,我们华夏能够早点在大海上辨清方向。那么向红薯、玉米、土豆这些高产的粮食作物,也能早点进入我国。】
【这些可是亩产两千斤的作物呀。哪怕只从海外带回来几颗种子,几块根茎,也能让华夏百姓少出现几次饥荒,拯救的百姓更是能以亿万计!】
亩产两千斤的作物!
秦始皇瞪圆了眼睛。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有亩产两千斤的粮食作物?
如果真有这样的粮食作物,那他的大秦,那他的百姓,岂不是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不过可惜,这些作物都是在西方大航海时代,发现美洲后,才被探险者带到了全世界。】
【而在我们华夏,这些作物有记载进入我国,也是在明朝中后叶以后了。】
【玉米大概是在明朝的嘉靖时期,才进入中原并开始了广泛种植,还有一说是在万历年间。红薯也是差不多是在万历年间才在中原广泛种植。】
【明朝末年,有一个叫祁彪佳的人,曾在他的书《寓山注?豳圃》提到过红薯的产量情况:“又从海外得红薯异种,每一本,可植二三亩,每亩可收得薯一二车,以代粒,足裹百人腹。”】
二三亩就能收一辆车,可以让百人吃饱饭!
各位面帝王,尤其是嘉靖之前的帝王们,包括嘉靖帝本人,都对这个数据吃惊不已。
身为帝王,哪怕再荒唐也都有一个常识,就是“民以食为天”,只要哪个朝代的老百姓们都能吃饱饭,那就是大功德一件。
那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位列明君之列的。
可若是哪个朝代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了,那可就危险了。老百姓一定会造反的。
就算不如此,也会朝局不稳,让很多有心人蠢蠢欲动。
【而土豆更晚,已经是在清朝的顺治时期了。而这土豆一开始根本不是因为它的高亩产而被引入我中原,而是作为一种观赏性植物被引了进来。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