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视频盘点到这里,画面立即转到了飘扬着金黄玉米稻穗的广袤田野中。之后还插播了一个面色黝黑,穿着古代衣衫农民老伯伯,一手拿着土豆,一手拿着红薯,笑容灿烂的镜头。
天知道雷小萌是怎么找到这个镜头的,反正他就是找到了,还是古装版的,让她觉得放在这里甚好。自然也就剪辑上来了。
不过,就在她看着自己千辛万苦找来的视频片段满意不已的时候,她也看到视频上方出现了大片弹幕:
【@焦虑的老叔叔:此物在何处?朕可让三保为朕寻来否?】
【@子控凶残老父亲:确定有此物?亩产两千斤!这等神物在何处?老子去哪里寻它?】
【@要建金屋的猪猪侠:此物可易保存,可否能充作军粮?】
【@心力交瘁的一代目:此物只有海外才有?波斯大食等地可有此物?】
【V@一统六合万寿无疆祖龙皇帝:朕若此时派人前往海外,可否能得到此神物?】
【@虎头蛇尾李三郎:我大唐地域辽阔,哪里能寻此物?】
【V@鞠躬尽瘁李二郎:请阿婆主指点一二,朕定将此物寻来,以养万民!】
【V@天下一人大聪明:朕也想要此宝物。】
【V@超智商中二病严重患者:美洲在何处,宝船能到吗?】
【@十全老人涂鸦怪:哈哈哈,这些朕都有,产量的确高,红薯还很好吃,尤其是以火烤之,味道更是特别!】
……
在一番弹幕轰炸下,雷小萌已经不能一一回复了,只能统一回复道:
【在此之前,因为大航海的条件不允许,各国还无法探寻更广袤的海洋空间,自然也就无法发现美洲这片新大陆。】
【而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也就只有永乐时期的郑和七下西洋,是人类探索海洋最深入的一次。】
【据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时,已经到达了美洲,但是,却也只剩下传闻了。有关郑和七下西洋的资料,乃至于他航海用的宝船建造资料,都突然间莫名其妙消失了。】
【有人说,是永乐大帝之后,明朝再次开启了严格的海禁政策,宝船的资料被束之高阁,后来有人说是毁于一场宫内大火,还有人说,是被支持海禁的官员故意焚毁了。】
【而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也因为年久失修,不能再出海,所以自永乐以后。我华夏再也未见过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让人可气又可惜。】
【要知道,当初我们的宝船,现在有人保守估算了一下,最少也有两千五百吨的排量,领先世界的数百年。可偏偏就这样把海权拱手相送了!】
像是在同雷小萌的回复进行呼应,此时,只听视频中的声音也缓缓响起:
【再深一步讲,若是我们华夏民族能早些意识到大航海的重要性,在欧洲人之前发现新大陆,除了陆权,比他们更早注意到海权的重要性。】
【也许在二百年前,我们也不会被那些强盗打开国门,经历了几乎亡国灭种的百年耻辱。】
宝船毁了?
把海权拱手相送!
很多帝王此时才注意到,除了陆权,竟然还有海权。
在他们以为,大海茫茫无边,又充满危险,所获也不过是些鱼获,怎有陆地上的开疆拓土来的重要。
但是如果如天卷所说,他们这是在自毁武功。
这是任何一个有野心,有雄心的帝王都不能允许的。
看到雷小萌的回复,很多帝王们,连弹幕都忘了发,纷纷陷入了沉思。
而朱厚照看到雷小萌的回复,神情却愈发严肃,吩咐道:“去,立即去把宝船的图纸给朕找来,立即!”
他从未想过,海权竟这么重要,更不觉得三保太监下西洋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是带来些番邦有趣的小玩意儿罢了。
而如今离三保太监下西洋已经过去了快百年。他大明的确还未派出一支舰队出去,还只能任由倭人在沿海地区袭扰,也就更不要说找寻那远在海外的土豆、红薯和玉米了。
而最早的玉米在嘉靖帝的时候就能进入他大明,他记得这个嘉靖帝不就是他那个好堂弟嘛!
如果是这样的话,兴许他能让其他两样作物也能快点在他的大明繁育起来……
朱厚照在面前的纸上又记下几个字。
一会儿他要问天卷的问题又多了几个!
【而《武经总要》这本书,包括了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两部分,是继《孙子兵法》后,一种新型的兵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武经总要》前后两集,每集各二十卷,前二十卷囊括了宋朝的军事制度,包括选将用兵,基本军事知识,兵法阵法等。】
【后二十卷还搜集了很多战例。全书插图丰富,尤其是各种弓弩机关,更是描画清晰,让学习者一目了然。完全是一套很系统的兵法教科书。】
【后来这本书的作者曾公亮和丁度又写了《武经七书》,更是成为武学的必修课程。】
除了《武经总要》,朱厚照又记下了《武经七书》这本书的名字。
朱厚照想了想:“朕记得这两本书似乎并未在高高高祖父的《永乐大典》中收录吧!”
“奴才这就让翰林院的官员去查。不过《永乐大典》包罗万千书籍,一时半会儿未必能查明。”一旁的钱宁点头哈腰道。
“不用查了,朕想起来了。朕还是太子的时候曾在父皇的内书房见过这本书,父皇应该是经常翻阅。不过的确不在《永乐大典》中。”
说到这里,朱厚照心中忍不住吐槽:这么平平无奇的名字,也难怪他看到都没兴趣打开了,也难为父皇能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