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孺虽是江南之人,骨子里却透着一股与江南格格不入的气质。他不想在甘露殿里议论来议论去毫无结果,是急调河北兵马入关中,还立刻命京师五军营备战并昭告天下,秦王谋逆,命天下勤王,他方孺都觉着无所不可,但杨宸身为天子却低三下四亲赴险地去虎狼环伺的秦军阵前,除了不可二字,他无言以对。
“方大人,事何以至此?”
王太岳开口说道:“秦王倘若真是要谋逆,怎会匹马单刀出凉雍,若是谋逆,恐怕早已兵马过陈桥,直逼京师了”
“对,若是想要谋逆,也定然要一个师出有名,恐怕会用先皇驾崩名头,但如今,秦王只是屯兵于阳水南岸,军报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么?秦王离开崇北关前,还让纯阳关的卢烨,分兵三千,进驻崇北关一线,以防备北奴,这说明秦王不曾与北奴私下勾连。其二,破含仓,阵死者不过三十一,含仓几乎是不战而降,秦王取了粮草军械,也再无其他动作。依我看,秦王并非打算谋逆,只是在找朝廷要一个说法”
宇文杰开口之后,元圭也立刻接过话说道:“为今之计,还是两手准备的好,其一,遣使入秦军大营,问问秦王,如此举动,意欲何为;其二,即刻命京师各营,各门,整军备战,以备不测,其三,陛下可诏潼关,横岭关之兵马入京,伺机而动。其四,即刻命抚西卫巡守杭安探测凉雍之地的秦藩动向,一旦秦王谋逆,立刻用朝廷诏命,安抚秦藩百姓,游说秦王部众,倘若可以,将秦王妃及郡主挟持归京,以为人质。”
元圭说完,众人也是纷纷点头,杨宸又转而问道:“那诸位以为,谁为使去见秦王,更好?”
“臣愿往”方孺说完,立刻被王太岳回绝道:“方大人与秦王有嫌隙,不可”当方孺的目光转向一直坐在后面不愿开口的曹评身上时,曹评只好起身说道:“启禀陛下,臣愿往”
曹评是最不愿看到杨威谋逆的,他已经见识过杨宸的本事,如今杨宸又贵为九五之尊,御临九州,以一国之力敌一藩,若是杨威率十万秦藩虎骑倾巢而出或许还能以快打慢讨得些许便宜,但只凭两万人马就想有所作为,只怕是痴人说梦。
他曹家已经被冷落多时,如今好不容易在自己手中凭着这份从龙之功成了新朝重臣,杨威这番举动,倒是让他曹家里外不是人了起来,毕竟他曹家可是秦王府的外戚。
徐知余此时也缓缓起身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护国公不宜去见秦王,一者,护国公如今乃兵部尚书,倘若真要御敌,护国公的兵部如何能离得了他,二者,护国公乃秦王妃的兄长,如今天下震动,倘若护国公亲往,朝廷又要与秦王议和,陛下岂不是让护国公难堪么?”
拿着那份军报,一直在那儿听着诸位阁臣议论的杨宁,此时仿佛猜到了杨宸让自己入宫的本意。他微微抬起头,看着杨宸站在那幅图志前愁眉不展的模样,又看着其余几人纷纷转头看向自己的眼神,明白了诸多的意味。
是啊,一个无关紧要的蜀王殿下为使去那秦军大营里与秦王议和,岂不是上佳之选,至少朝廷的文武重臣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折损,至少秦王会投鼠忌器不敢背负一个残杀手足的骂名,至少,同样是藩王,来日有的是秋后算账的好时机。
杨宁的眸光里,隐隐有些愤怒,但他无能为力,在沉默中,在进退两难之时,他这位蜀王,是最应该开口说话的人,天子让你商议这般军国大计是等你开口,内阁重臣们此时看向你,是等你起身。
“启禀陛下,臣弟愿奉陛下圣谕,往秦军大营。”
“九弟”
杨宸一手撑着御案,一手放在自己腰间那条天子的十二金腰带上,还是和刚刚初见杨宁时那般微笑的模样。
“秦军大营,可是他们口中虎狼环伺的险地,你敢去?”
“秦军大营是虎狼又如何,请陛下赐臣宝剑,若秦王真要谋逆,臣弟愿为大宁安危,舍此性命,秦王殿下若是杀了臣弟,朝廷也可趁此机会,尽遣兵马平定乱军逆臣。”
“哈哈哈哈,你们听听,你们听听”杨宸对这番回答看似十分满意,和自己的重臣们笑道:“朕之手足,一个个皆是英雄盖世,无愧皇考教养之恩。”可实则,内心在滴血,他读到了自己弟弟言语中的委屈,看出了自己弟弟眼中的愤慨。
他杨宸的弟弟是英雄,莫非他杨宸做了天子,就只敢缩在这座长安城的深宫里,等着旁人一个个前赴后继为自己赴死赴难么?
一场甘露殿内的议事,在殿外愈寒气森森的时刻结束,杨宸留给众人的,好像是一切已经议定,等着明日上朝昭告文武便是。
本就带着一番忧惧入宫面圣的杨宁,回到蜀王府后,更加的失魂落魄,宇文若一路上已经见过自己的夫君无数次唉声叹气,而今夜更甚,所以接过杨宁身上那件雪水打湿的大氂时,连忙问道:“王爷,出了什么事?”
杨宁知道哪怕自己今夜欺瞒过去,明日等诏命传来,一样瞒不住,所以只是屏退了左右,拿着宇文若的手,眼角带泪的说道:
“四哥在崇北关提兵,已经在阳水岸扎营,距陈桥,半日马力。陛下诏内阁文武议事,按今夜的说法,陛下是要我为使臣,去秦藩大营,问问四哥,究竟意欲何为”
“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宇文若也愤慨了起来:“满朝文武,谁去不行,为何非要让王爷去?莫非他们这些吃朝廷俸禄的重臣都是庸碌无为之辈么?不行,我明日要进宫去见姐姐,求她劝劝陛下,王爷是来长安给陛下这个做哥哥拜年的,怎么能这么对王爷?”
杨宁把宇文若搂在了自己的怀里,一滴眼泪滑落,落在了宇文若的梢上:“别犯傻了,现在的陛下和皇后娘娘。去便去吧,四哥不会杀我的,我了解他,他根本不会造反,陛下和我,都心知肚明。”
“那为何还要去见秦王?”
“只是朝廷的脸面挂不住,总归得有人去的,陛下也不愿刚刚登基,就又让天下生灵涂炭,手上沾上自己兄弟的血。别担心了,我不怕死,我只是心寒。”
。。。。。。
一夜轮转,宫钟响起那一刻,文武百官没有等来自己的天子,而杨宁却如时,等到了杨宸的圣谕。
午后,在天寒地冻时,朝廷的动向传到了长安的街头巷尾。
“蜀王监国,陛下往阳陵祭祖”
“祭祖?阳陵那儿秦王不是反了么?”
“谁知道呢?陛下带了什么人去?”
“这哪儿知道”
天和二年夕月廿一,杨威在阳陵驿,等到了杨宸。
“时岁冬,帝率轻骑三千,跨冰河,入阳陵,军无异动”
紧随在杨宸身后的,还有王太岳等一众重臣忧心忡忡之下派来的三路兵马,各是万余,唯恐杨威趁杨宸身边只有三千轻骑,图谋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