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很是顺利进入了赵府,是宁氏前来迎接黛玉的。
宁氏有些为难的和黛玉说道:“婆母这几日身子都不爽利,心情也不好,刚喝了药便睡下了。姜夫人不如先去我院子里坐坐。”
黛玉似笑非笑看了宁氏一眼,没有初见的和煦,说道:“我还是头一遭被人拦着。”
宁氏心一沉,她觉得黛玉年纪轻,脸皮薄,想着自己卖个惨,黛玉便应下了,这样自己也好向自己婆母交代,却忘了单论品级,黛玉就比她高出许多。更何况,黛玉也不是忍气吞声的性子。
田嬷嬷笑着说道:“赵大奶奶还是再去禀告一声吧,别让人真以为赵家仗势欺人,不把我们家夫人放在眼里。”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宁氏心里生气,却只能屈膝致歉,让黛玉在花厅一等,自己前去回禀赵夫人。
赵夫人闻言摔了手里的杯子,高声说道:“她是来看病的,还是来气病我的。”
宁氏只能相劝:“我瞧着她似是不肯走了。”
“那就让她等着。”赵夫人赌气说道。
宁氏不敢也不想再劝,便准备出门,陪着黛玉。
谁知道赵夫人深吸几口气说道:“算了,我还是出去一趟吧。”
见着赵夫人的身影,黛玉有些惊讶说道,“夫人能起身了,想必身体无碍了吧。”
赵夫人没好气说道:“本来也不是什么大碍,不过是有些疲倦而已,听闻你上门了,我怎么着也得起身见见。否则,不知道外面人怎么编排我。”
黛玉听她话也不生气,缓缓说道:“我今日请夫人一同赴宴,不知道夫人有没有空。”
“听说夫人兄长要来了,想着夫人日后不得闲,所以趁着清闲,才请夫人。”黛玉又添了一句。
赵夫人气得手微微颤抖,可想着娘家的书信,上面千叮咛万嘱咐要和黛玉交好,她咬了一下舌头,找回自己的理智,“等我换身衣裳。”
赵夫人匆匆回内院换衣服,服侍她的是她的奶嬷嬷,奶嬷嬷说道:“杜夫人性子温顺和善,又善解人意,怎么会做强人所难的事。”
赵夫人蹙眉说道:“这事指不定是林氏搞出来的,她一向看我不顺眼,所以才借机赶来,否则,杜氏白眉赤眼的设什么宴,外头又不太平……”
赵夫人和奶嬷嬷说着,声音却越来越低,她好似想起什么,问道:“可有老爷的消息?”
奶嬷嬷摇头说道:“并不曾传来什么消息。”
赵夫人摩挲着戒指,“别不是他在外头出什么事了吧,若是出事了,倒是如我意了。”
奶嬷嬷急了喊了声“夫人。”
赵夫人冷笑一声:“嬷嬷不必如此着急,这段日子,我也看明白了他对我毫无情谊,他心里只有他自个的前途。”
“夫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有今日,离不开我娘家扶持,但不见他有丝毫感恩之心,若是他出事了,我自然也不必陪着他一起。”赵夫人说话毫无遮拦,可见她对赵彬怨气极大。
奶嬷嬷也不再劝她,只是加快了速度:“夫人也别让姜夫人面上不好。”
赵夫人也不再多言,板着一张脸去见了黛玉,和黛玉一同乘车去了钟府。
马车晃晃悠悠,车帘时不时被掀起来,赵夫人往外看了几眼,却发现街道上出现一些兵士。
赵夫人坐直了身子,她在边关多年,凭借多年的经验,嗅到一丝不平常的氛围。
待到了钟府,看到来客,她越发肯定自己的猜想,杜氏请的人大多是武官家的女眷,这可是罕见。要知道,杜氏为了避嫌,与武官女眷来往并不多。
赵夫人放缓了脚步,和黛玉说道:“你是京里出来的大家闺秀,我们是乡野之地的野人,所以才如此看低我吗?”
赵夫人有些畅意说道:“我也自幼读四书五经,懂什么忠君报国,你我虽有恩怨,但大是大非面前,我也是拎得清的,到不必如此防备我,看低我。”
见黛玉一副诧异的面孔,赵夫人有些得意笑起来,挺直脊背往里面走去。
里面的女眷都听杜氏说了,宣府大概有难。只是一无命令,二无军符,谁都不敢应允,见到赵夫人来了,仿佛见到了主心骨,下意识围了过去。
赵夫人说道:“钟大人在宣府多年,他品行,大家都有目共睹,不会拿此事哄骗我们。
二则,鞑靼是什么样的,别人不清楚,咱们还能不清楚吗?是个趁你病要你命的主,他们也不傻,知道宣府城空,必定要前来洗掠一番。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是真的,一切好说。若是假的,也有钟大人还有姜夫人担着责,我们不过是一群妇孺,被哄骗一下,就信了。”
黛玉并不在乎担上责,上前敛裙屈膝行礼说道:“还请各位姐姐共襄盛举。如有什么后果,我愿承担所有的干系。”
换了旁人,或许被人叱一句拿什么来担责,但黛玉身份不同,她有个入内阁的父亲。
“口说无凭,不如姜夫人立下字据吧。”赵夫人又出言说道。
黛玉欣然同意。
杜氏陪同黛玉去一边写字据,见黛玉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忙说道:“我也算个从犯,把我也写上吧。”
黛玉摇头说道:“夫人大义,只是宣府离不开大人和姐姐,却能离得开我。”
杜氏握住黛玉的手:“既然你也知道我们与宣府休戚与共,那么更得加上我了,”随即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字据交给了赵夫人,赵夫人却看都没看,收入自己的荷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