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儿说的法官,可不是现代的意思,指通晓律法的一种官。
加上精通律法的官吏,由他们教导后来者,作为进入公家前的考核。
毕竟,法治是大秦变法的重要构架,许多地方围绕法来展开。
大秦的学吏过程,大致如此。
“许多书籍,阿父留有标注,便于政儿的理解。”
要不然,小嬴政学不了太多的类型。
原因无他,内容太多太杂,其中一些难以看懂。
“以后的书籍,为父不会标注,靠自己理解,不明白再问。”
既然政儿带在身边,嬴策不会照搬旧有的方式。
“政儿明白。”小嬴政重重的一点头,“想成为公家的一员,要以吏为师,学习他们传授的律法。”
看标注是轻松点,思路容易打开,却是形成依赖性。
他要成长,必须摆脱标注的协助。
“接着用律法方面的案例,让人一边观摩,一边学习。”
他没多想无关的,以免扰乱思路。
“这就是以法为教。”
听着的嬴策,不打断后代。
尽管商君制定的律法,极其严厉,犹如压在秦人心头上的巨石。
不过,为了维持法治的长久,加深变法强度,留下的以法为教很关键。
不具备,大秦的强仅是昙花一现!
“最后,在固定的时间内学完,进行一场考核。”
小嬴政往下诉说。
“考核的大致内容呢。”
静坐中的嬴策,提问道。
“以精通律法者,优先录入公家,其次是别的才能。”
小嬴政作出解答。
“政儿你认为,每一士子,每一庶农通过法官。”
“通过熟知律法的官吏,培养而出的后备人才,他们的才能是否存在不足?”
嬴策抛出正题。
“阿父,政儿认为可行,经几代人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过程。”
小嬴政不假思索。
她并非一无是处,光有外里,没内在。
“阿父。”
小嬴政从次殿到前殿。
“政儿坐。”
嬴策出言说道。
“阿母送来两套深衣,耽误了。”
小嬴政说明迟来的原因。
“不耽误,为父刚到。”
换了一身常服,嬴策较平时晚来。
“职位空缺的名额,朝中的楚系,山东系占一半多,老秦系的人占三成。”
“这些职位本是他们的,会不会分得少了点。”
小嬴政浏览任命的名单。
“咸阳令给老秦系,又允许其余家族竞争,范丞相挑的人选,不少了。”
嬴策没改动名单的打算。
“收回楚系带头人的名额,总不能剥夺他们的竞争资格。”
小嬴政中肯的对待。
楚系是玄祖母时期的产物,独霸朝堂一时,为的四贵,破坏过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