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自古以来都是绝对部分的最好的出路。
宋朝看起来是重文轻武,有了一个东华门唱响的说法。
最终导致了宋朝的灭亡。
但是这也不能说,读书人都是没了脊梁骨的人。
宗泽一介文人,最后还能独守汴州,请求赵构回皇都,收拾旧山河呢。
陈东一介文人,却还能在千军万马之中,指着金贼叫骂。
辛弃疾一介文人,却还能够提枪催马上阵杀敌。
读书是明事理。
而随着大唐如今的州学学院,甚至是县学学院的兴办,读书人越来越多。
这时候,也确实是需要有一个官学作为支撑。
或许,这也是将作监这么多年以来的努力的成功,不断地研究、开发、发明、创造。
有了曲辕犁,不够。
还要有蒸汽机铁犁。
有了蒸汽机铁犁,还不够。
还要有蒸汽收割机。
土豆、玉米,再加上兴修水利用以灌溉,再加上梯田,再加上那些个农具。
大唐的粮食年年都在提升,大唐的人口年年也都在提升,就是这大唐的边界界石,它都在自己动。
因为大唐是一个非常包容的王朝,大唐人也是非常包容的百姓。
朝中有着像是契苾何力这样的番邦大将军,民间也有着很多胡商,甚至是地方上都有了胡人为官。
他们也真的把大唐当做是自己的国家。
这里就是他们的家。
他们学习唐语,学习汉字,读四书五经,作诗、作赋,还参加了科举考试。
这就是这些年来大唐的变化。
肉眼可见的变化。
读书人多了,学院多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也多了。
大唐邸报又是每一期都在报道,上面有着名儒讲学,也有着赵王陈平安这样的小说家写着小说。
文化在这些年来也相当于是一个井喷的状态。
这时候,学子们在学院中只是学着四书五经,只是读者圣人之言,已经有一些浅薄了。
很多学子想要学的更多,想要懂得更多。
有时候,他们甚至是把大唐邸报当做是他们获得知识,明白道理,学到更多的内容,为自己强文博识的唯一渠道。
在这大唐,大唐邸报也确实是有着这样的一个作用。
“殿下,这是五日后的大唐邸报草稿,还请殿下审阅。”秘书监监正褚遂良拿着大唐邸报走了进来。
这是暂定的草稿。
如今,大唐邸报的投稿稿件差不多快要堆积如山了。
秘书监每天都是从早到晚的审核,从这些堆积如山中的稿件里面,找到最好最优最佳的。
同时,这大唐邸报上还要留下两个版面,一个是赵王陈平安所写的封神榜,一个是名儒颜师古所写的小说。
这已经是特定的版面,必须要留着的。
所以,在这个大唐邸报的草稿之上,会有两个空白区域。
其他的地方,已经是各种大唐新闻了。
当然,这些大新闻,太子李承乾早就看到过,对于地方上的变故也有一个了解。
这就是大唐邸报的作用。
让各地的学子们投稿,把各地发生的事情都给写下来,直接邮寄到秘书监。
秘书监整理之后,就能够掌握大唐天下各道、各州、各县的情况。
监国太子李承乾也能第一时间掌握到天下十三道的情况。
李承乾接过来,审阅了一遍。